燃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超值金版-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在线阅读 - 第20章 没钱时,做事的手段与手腕

第20章 没钱时,做事的手段与手腕

        第20章    没钱时,做事的手段与手腕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反映的是穷人的无奈;“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只好磨推人”反映的是金钱的神奇。

        可是穷人难道就不办事吗?

        不花钱难道就办不成事吗?

        显然不对。

        社会上完全靠钱办成的事不是昧良心的就是犯法的。

        在正常的情况下,钱只是办事必要的社交费用和活动开支,你真正要学会的是:少花钱多办事,少花钱办成事,不花钱也办事,花了钱别坏事。

        没钱至少还有诚信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人处世的根本。

        中华民族历来把诚实守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

        例如“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等句子,都为大家所普遍认同,成为人们的处世格言。

        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

        孔子的门徒曾子,听说妻子为了让孩子听话就哄孩子说要杀猪给他吃,结果就真的杀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猪,怕的就是让孩子认为大人说话不算话,影响到孩子将来的诚信。

        因为他深深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即使对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失信。

        而那些轻易许下诺言却又不兑现的人,最终不仅会成为人们嘲笑和谴责的对象,也会为他们的失信付出代价。

        明代《郁离子》一书中记载了一则故事:某商人过河时船即将沉没,他拼命呼救,有一个渔人划船相救。

        商人许诺:“你如果救了我,我就付你100两金子。”

        渔人把商人救到岸上后,商人只给了渔人80两金子,渔人谴责商人言而无信,商人反而斥责渔人太过贪婪,渔人无言而走。

        后来商人又一次乘船遇险,再次遇上那个渔人。

        渔人对同行者说:“他就是那个言而无信的人。”

        众渔人于是停船不救,商人被淹死在河中。

        在这里,我们虽然不提倡见死不救,但也不能学那个商人,因为失信而丧失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虽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诚信在人们眼中被淡化了,但是人们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仍然需要相互的交流,不断的交往,因此,诚信在现代社会还是很重要的,是无法取代的。

        假如每个人都带着虚假的面具,假如人与人之间都在互相编造谎言,彼此互相猜疑,彼此不信任,那么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必定会暗无天日,人们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不知道该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立身,因此诚信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品德。

        现代人需要拥有的品质很多,但是以诚信最为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讲信用的人必然会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

        无论是爱情、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哪一个场合,缺乏诚信就没有人格魅力,就没有真正的“身价”。

        外在的财富、容貌和职位可以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但你若无诚信,你的外部条件只能使你更加遭人反感;你若有诚信,这些外部条件就会加倍地放大你的人格魅力。

        没钱但要有脑子

        喜欢随波逐流的人也可能会偶尔获得成功,但是他不可能会有大的成就,因为在办事过程中,不是每一次你都会有很好的运气。

        同样的一个机遇,去做的人越多,饱和的速度就越快。

        所以,如果要想让自己永远发展、永远成功,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眼界,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成功的人不仅用手做事,更会用脑子办事,用心计做事。

        黄平以前是公司的一位普通职员,现在已经荣升为某电子公司的副总了。

        黄平做事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善于寻找别人遗忘的“黑洞”来发展自己。

        他最早获得的成功就是因为他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地方--倒茶水的学问。

        他本来不是秘书,没有做这种杂事的义务,但是他却主动去做了。

        偶然的机会,黄平发现老板喜欢喝花茶,而且经常把水杯放在右面。

        可是每次秘书总是把水杯放在老板左面,害得他不得不从椅子上站起来才能拿到杯子,有时一不小心还会把水洒在文件上。

        那天,秘书恰好不在,老板喊人给他倒茶。

        黄平觉得这是个让老板认识自己的机会。

        于是,就主动跑过去为老板沏茶。

        他选择了茉莉花茶,而且只放了一小撮进去。

        因为他知道老板喜欢清新的东西,所以茶叶当然要选择香味较清淡的茉莉花茶,而且不要放太多。

        沏好茶后,黄平轻轻地把水杯放在老板办公桌的右上角,茶杯把手正好对着他,这样如果老板想喝茶,直接就可以拿到了,而不用再转茶杯。

        老板看着黄平的这一套动作,非常惊讶:“你可不是我的秘书啊?

        怎么对这些事情知道得如此清楚?”

        黄平微笑着说:“因为你是我的老板,我必须知道怎样为你服务,而且要让你满意。”

        “是这样啊!那你说说看,怎样让我满意。”

        老板饶有兴趣地说。

        黄平知道真正的机会来了。

        于是开始向老板讲述自己的“茶经”。

        首先清楚喝茶人的习惯,然后要明白倒茶的意义。

        不能倒太满,太满的茶温度很难降下来,这样就不能马上让人喝,就失去了倒茶的意义。

        而没有意义的服务,既浪费茶叶,又付出了无效的劳动。

        这样做事情的话,做它有什么用呢?

        老板听了之后露出了赞许的微笑,并表扬了黄平一番。

        不久,黄平就当上了老板的高级助理。

        每个人做事情,应该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下工夫,因为往往就是这些地方,才最能显示人的能力、人的智慧。

        许多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敢于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施展拳脚。

        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就好像一张白纸,你很容易就能勾画出自己所想要的蓝图。

        但同时它又是难以发现的,这使许多人错失了靠它发展的机会。

        同样的道理,一件小商品,越是没有人注意,越是没有人敢去做,它就越是有钱可赚。

        如果你去做了,那么你就有可能成功。

        日本东海电器公司的桥本做事仔细,爱动脑筋,总爱摆弄一些小巧玲珑的东西。

        毕业后,他在一家打火机制造厂上班。

        闲暇时候他总爱看一些介绍新式东西的杂志。

        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他到许多书店和资料室去查阅有关新式打火机的信息,然后加以改进,并亲自试用。

        有一次他看到了一只一次性打火机,他立即就被这种新式的简便实用的打火机所吸引住了,他煞费苦心地搞到了几只样机。

        几经摸索后他发现,这种一次性打火机只需灌好燃料,机身密封好,确保不漏气,就可以使用,而且还便于携带。

        他估算了一下,1000支火柴要花100日元,而一只一次性打火机可以连续使用几千次,且成本又低廉,这是多么大的利润啊!他当即决定要仿制生产这种新型打火机。

        有心的桥本当即与人合作生产,虽然期间遭遇了多次失败,使本来就穷的他变得更穷,几乎要靠借贷度日,但是他从不退缩,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并坚信新式打火机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为了提高打火机的质量,他搜集了市场上各种品牌的一次性打火机,仔细进行研究对比。

        为此,他还远赴美国,以获取一次性打火机的最先进的资料和技术。

        此后,这项美国技术对他日后的研究起到了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工夫不负有心人,桥本终于研究出用超声波熔接接头,使装液化气的机身高度密封,克服了几乎所有一次性打火机的漏气通病。

        此外,他还将欧洲同类产品的金属机身改为透明塑料。

        这样,消费者随时可以看到液化气的剩余量,也消除了人们怕漏气不安全的心理。

        新产品推出后,即大获成功,桥本也一举从负债累累的穷小子变成了富人,并将他的事业逐渐做大,成为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顶级打火机制造商。

        就这样,仅仅凭自己的见识,桥本就使自己摆脱了穷人的身份,成为众多穷人效仿的对象。

        没钱更要有结交朋友的意识

        好习惯都是日积月累、慢慢培养起来的,因此,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一个穷人,更要提前培养自己的结交意识,以备不时之需。

        当有人把友谊之球投掷过来时,你就要好好接住,并好好地回掷过去,便是完成了做人的基本品德。

        现在一些公司大都设有服务部门,只要顾客有所要求,办得到的立刻去办,办不到的也绝不敷衍,这样会使顾客产生莫大的被尊重与依赖感,奠定继续往来的基础。

        任职于贸易公司的业务员王先生,总是把他的客户细心分类编排,按时间、地点与生意上的往来,随时邮寄明信片,表达各种不同的信息,让客户时时注意到他的存在与关心。

        文字迥异于声音,它不会瞬间即逝。

        比电话、当面晤谈等都从容得多,让人有更宽阔的空间来施展。

        不要轻视这个小小的明信片的效用,事实上勤写信、寄明信片的人往往是最善于交际的人。

        并非因为喜欢写才写,而是着眼于当时状况,给予适当回馈的一种表达方式。

        但若不谙时机,太迟或太快寄出明信片都是不当的,甚至可能得到反面效果。

        若你是个不善于与人交谈的人,就好好利用文字打开对方的心。

        不需要华丽的辞藻,熟练的技巧,只需诚心诚意表达与对方沟通的内容。

        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常让人紧张,匆忙之间往往不能将最重要的事情完全表达出来,文字的沟通则可用最充裕的空间舒畅地表达出来。

        最常见到的大约是谢函。

        就算是第一次相遇,了解不多的人,只要具体表示和对方相遇的喜悦及一些关心,即可构成一封完美的谢函。

        若是接触机会频繁的人,则更该将谢函视为必要的礼节,将机会善加利用,将对方转变为生活上的朋友,便是你人生的一大收获。

        把好意传达给对方,给他充分的关心。

        试想若人们平常的行为中有此表现,则你的人际关系必定会和谐愉快。

        如果不了解这种基本原则,又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无异是在原地踏步罢了。

        在现代社会里,有很多人只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便不愿付出。

        此种以利益计算为先的人际关系,是不堪一击的。

        商业上的竞争来往原本是功利至上且锱铢必较的,但把它应用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却是很偏颇的做法。

        真正懂得交往之道的人,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量“给予”的。

        如果常常考虑到对方的立场、需要,仅凭一己之力帮助对方,并沉醉于此种喜悦当中,却不曾想过自己会得到什么好处,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诚意。

        而受到此种不求回报好意的人,只要稍微有心,绝不会毫无回礼的,也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与你合作。

        透过此种交流,彼此关系自能越来越亲密,终至成为真正的朋友。

        如此看来,构成不会令人厌倦的魅力个性,除了先天的个性优点外,还需努力视自己的特性加以规划,只有如此,才能更鲜明地展现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意想不到的人或事,往往会带给人意外之喜。

        这种情形下,心中常常只有感动二字。

        所以,为了要让对方脑海中为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意想不到的行动是很具效果的。

        例如,突然想到找一位相识的朋友,可能只是顺道拜访,但足以让人开心。

        因为他会觉得你是关心着他的,否则不会想起来去拜访他,此时自然会对你另眼相看。

        人是高级的感情动物,注定要在群体中生活,而组成群体的人又处在各种不同的阶层和属性中,坚持以上几项原则,就有利于你在社会上建立一个好人缘,只有人缘好,才能有一个好的形象,办起事来才能如鱼得水,没人缘的人在办事时自然会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总之,具有结交意识的人,相比其他人,总是会结交到更多更好的朋友,朋友一多,遇到困难就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因此,这样的人其办事能力较一般人有明显的优势。

        人人都能为我所用

        作为在群体中生存的个体,你的朋友圈子一定要不停地构筑,才能让你朋友越来越多,路越走越宽。

        要想拥有自己的圈子,就得开展属于你的“圈地运动”。

        有米才能成炊,圈子要靠自己一点点编织才能成型。

        号称“台湾第一报人”的高信缰先生,在创办《人间副刊》之际,没有人愿意为其投稿,只能自己“造米下锅”。

        但他坚持不懈,每天写20封信,不管认识不认识,不管能否接到回音。

        坚持的结果是,“米多锅少”,于是他一再扩大版面,成就了以副刊带动整个报纸的辉煌。

        而他自己的圈子也同时成了规模。

        你也可以推而广之,每天发20封电子邮件,不怕陌生、不怕不熟。

        联系多了,自然他们就成了你的“圈”中之人了。

        圈子不能一成不变,像盖好的楼房,要想第二期、第三期的开发。

        在打造关系网的过程中,已经认识的人很重要。

        你目前的联络网是编织你未来关系网的原料。

        他们都有自己的熟人,而他们所熟识的人又有自己的熟人。

        现在,上面提到的高先生虽然说现在已无暇每天写20封信,但他依然规定自己每天至少给新老朋友打5个电话,所以他的圈子还在不断地扩大。

        你的圈中人不可能只认识你一个,不妨互通有无,带着各自的朋友扩大联盟。

        这样交叉着,你的圈子就很容易扩张,你的获得就永远新鲜。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分”当然有其特定的标准和要求。

        但当这个标准或要求太具有功利性时,圈子有时就会变成阻碍人迈出脚步的套子。

        这时,圈子便不知不觉变成了圈套。

        别让圈套套住你的最好办法,就是拥有几个不同的圈子。

        怎样做此“运动”呢?

        涉猎广泛一些,展示自己不同的侧面,就很容易拥有不同的圈子。

        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熟悉的交际圈,或以地域为标志,如邻里之间、单位范围内等;或以人群为界限,如同性之间、同事之间、同龄之间、同学之间等。

        在这个熟悉的交际圈中你可以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堪称交际高手。

        但一旦走出这个熟悉的交际圈,你还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吗?

        有许多人一反常态,变得十分蹩脚、别扭,为此而深受困惑和苦恼。

        人的一生要办形形色色的事,要想各种事情都办得顺利,需要你不断扩大交际面,越来越多地要求你迎着陌生,学会与圈外的诸色人等打交道。

        1.开放心态

        交际圈外总不如圈中那么熟悉、随意,多会让你感到陌生、僵硬、别扭。

        当交往把你推到交际圈外时,你应打破怯懦畏缩心理,以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一切,这样你就能放松自己,展现出热情挥洒的风貌,让人认同、欣赏、接受。

        例如,小陈在原单位时交际得体,很有人缘,后来他被抽调到市文明委。

        进入新的交际圈,小陈却笨拙起来,显得特别别扭、窘迫。

        幸好有人给小陈及时传经送宝:进行心理放松,让脸上绽放笑意,主动向别人示好。

        那意思就是开放心态,不封闭自我,主动热情地面对全新的交际局面。

        小陈听了这些话,茅塞顿开,之后的一切随即都变得有章法了。

        2.有效接触

        交际圈外与圈内具有很大的差异,不像圈内有更多的相同点和一致性。

        这就要求你善于寻找彼此的接触点,比如工作上相通一致的地方、共同的爱好追求、性格上的一致、观点上的相近等。

        观察细致一点,如衣服品牌相同、知道了同一见闻、认识同一熟人等,都可作为交际的接触点。

        有了接触点,便形成有一定内涵的合适的交往关系。

        例如,一位夏老师带领学生到某单位见习,起初她找不到与圈外人交往的感觉,说出的话文绉绉、酸溜溜的,一举一动都显得与企业员工格格不入。

        后来她注意到这些人都很注意企业形象和产品广告等问题,而她恰好在此方面也是内行。

        于是她便以此为内容与他们谈企业公关,谈广告设计,谈宣传报道。

        这样她与员工有了共同话题,水到渠成地有了更深入更广泛的交往,与新的交际圈融为了一体。

        3.随行就市

        新的交际圈有新的特点、新的要求,介入其中你必须调整固有的交往习惯和方式,适应它,这样才会为新的交际圈所接纳。

        而且对对方独特的交际方式,即使不适应,也不能采取冷淡、抵触的态度,要包容一切,取悦对方。

        油漆工小杜专做私房装修活儿,一干就是10年。

        虽然年纪轻轻,却算是个老油漆工了。

        他的活儿如源头活水,让他应接不暇。

        人们奇怪他的活为什么如此之多,小杜却说:“其实手艺是一部分,交往是另一部分。

        与东家关系处融洽了,就会对你感到满意。”

        人们问交往的诀窍,小杜说:“做变色龙。”

        小杜的话是调侃的口吻,但道出了事实。

        可以说与小杜打交道的东家形形色色,但他都能适应对方,接纳对方,绝不以一个油漆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去衡量人、对待人。

        比如对一位领导,他注重言行的严谨、简约、礼貌。

        而同一位演员交往时,他表现得活泼、热情、随意,有时还说几句俏皮话。

        对对方一些独特的,在他一时看来不可理喻的言行,他总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正是这种“随行就市”的交际方式,让小杜处处得人缘,处处如鱼得水。

        4.保持本色

        问题往往是辩证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你应调整自己,适应对方,另一方面你又不能丧失自我,毫无个性。

        从根本上说,你无论面对的是怎样一个交际圈,是高品位的,还是低俗的,是充满权力色彩的,还是平凡普通的,适应是你的技巧,本色却要一以贯之。

        只有保持本色,你才会显示出特有的交际魅力。

        某市委宣传部新闻科长老魏是一位专职摄影记者,长期以来在他身上形成了一种行政干部、记者、文人相杂糅的个性和气质。

        他的工作决定着他同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

        与同行相比,他的口碑最好,更受欢迎和尊重。

        原因何在呢?

        除去他很会“合群”以外,就是同时保持了自己的本色。

        你瞧他那装束,随意而一副记者模样;还有那说话、办事的方式,都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气质,折射出特有的风采。

        其实适应并不是迁就、依附,保持本色,就是立定自我,这才能形成特有的魅力,在交际中取得主动地位。

        5.探索规律

        交际无论圈内圈外都有其自身规律,懂得并遵循这些规律,你的交际就显得得体、适宜,反之难免无所适从,左右碰壁。

        有时这些规律复杂而微妙,这就要求你,在具体情况下探索和体会特殊交往规律。

        比如与领导交往一般要注重保持距离原则。

        而有些领导是个性比较随意的人,或者在某种情况下,某个时段内,领导心情好,容易接纳人,你就要见机改变方式以便获得好感。

        刘君有一个朋友小乔,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就拿与女性交往来说吧,像小乔这样的男青年多半是见了女青年不是笨手笨脚,就是冒冒失失;不是让女青年失望,就是让她们厌烦。

        而小乔却总结出与女青年交往的“套套”来:陪她们聊天,女人最爱聊天,尤其是她们感兴趣的话题,一聊没个完。

        营造与她们交往的浪漫气氛,女青年们爱幻想,好憧憬,来些浪漫情调,她们自会陶醉、迷恋。

        另外要守住与女青年交往的禁区,注意交往的分寸,别让她们怀疑你有非分之心。

        当然小乔也是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

        对爽直的,他显得更坦诚;对那些不爱交往的,他点到为止;对对他持欢迎态度的,他乐此不疲。

        由于小乔牢牢地把握了与异性交往的规律并能因情求变,所以他不仅能在与同性交往中挥洒自如,而且能在与异性交往中腾挪自如。

        6.不畏挫折

        要维护和扩大“关系网”,不可心急。

        联络真正的“人尖儿”,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并不断地总结经验。

        如果是盲目地向前冲,只会使人离你越来越远。

        你的积极进取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不择手段”、“没头没脑”的。

        最糟的情形,还可能是使你想亲近的人纷纷躲避。

        要建立真正的关系,并不能像“攻城略地”一般,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应该是长久而稳固的。

        正如一位企业办人士所说的:“我从不相信在3分钟内就能称兄道弟的朋友。

        如果要起用一个人来做重要的事,我一定要找一个信得过的人。”

        对一个新的交际空间,自然会伴随着更多的挫折和失败。

        这是对你的考验,你是畏缩不前、一蹶不振,还是毫不动摇、继续再来呢?

        既然挫折自然而然,你对待挫折也就该见怪不怪了。

        关键是从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化作动力。

        一位老师,在教研上颇有成就。

        本来许多人都想结交他,但他与所有的人都格格不入,独来独往,特别孤立、窘迫。

        据说在他的小交际圈中,他却能说会道,左右逢源。

        为什么出现这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呢?

        当然是他不善于与圈外人交往。

        其实,他也很想与圈外人交往,也曾努力过,但自从碰了几次壁后,便封闭了自己,以致弄到现在这副模样。

        另外一个张老师本来也是一个一到交际圈外就张皇失措的人。

        但他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从不气馁,以培养在交际圈外的交际能力。

        时隔数年,在一家教育报举办的论文评比颁奖会上,张老师与与会的领导、师长以及编辑、专家、社会各界人士谈笑风生,应付自如,让人不禁感叹其既能做学问,又善交际。

        张老师能有今天的情形,该是在多少摔打中才锻炼出来的!

        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

        一个人在办事过程中,不应该过分依赖已有的旧友,而要不断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高级的人际关系。

        所谓高级的人际关系,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和比你优秀的人结交。

        为了建立高层次的人际关系,为办事提供更多的方便,就有必要把自己置身于高档次的场所中。

        “感谢周围的人对我的帮助”,这是多数成功人士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交往中是否有人缘,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个人的发展。

        所以每个人都应从年轻时代起建立良好的高层次的人际关系。

        办事时,旧的人际关系固然重要,但也不可一味地依赖旧友。

        办的事情不同,交往的人也不同,甚至可以说你每次办事时都有可能要和新的陌生的人打交道,在这过程中,结交新的人际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通过新的人际关系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扩大视野。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呢?

        为此,要有具体的行动--积极地走出去,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

        公司以外的各种各样的聚会要率先出席,各类家庭聚会也要积极参加,不要嫌麻烦。

        如果有不同行业的交流机会,也要主动地参与筹划,加入你感兴趣的圈子也是极好的机会。

        性格内向的人特别回避这种聚会,其实这对自己的个人生涯是十分不利的。

        必须以坚强的意志克服自己的厌倦情绪,积极地参加。

        拜访已成功立业的前辈,能转换一个人的机会和命运;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能使一个人更加成熟。

        要与人相识,并不像通常所想象的那么困难,结交地位较高的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年轻人,可以无所顾虑地和地位较高的人去主动接近。

        美国有一位叫阿瑟·华卡的农家少年,在杂志上读了某些大企业家的故事,他很想知道得更详细些,并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忠告。

        于是,有一天,他跑到纽约,也不管几点开始上班,早上7点就来到纽约最著名的律师--威廉·b.亚斯达的事务所。

        在第二间房子里,华卡立刻认出了面前这位体格结实、浓眉大眼的人。

        高个子的亚斯达开始觉得这个少年有些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样才能赚得100万美元?”

        他的表情很快就变得柔和并微笑起来,后来两个人竟然谈了一个钟头。

        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他该怎样去访问其他的实业界的名人。

        华卡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遍访了一流的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

        在赚钱这方面,他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多么大的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指点,给了他自信,他开始实践他认为会使他成功的做法。

        过了两年,这个20岁的青年,成为他当学徒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

        24岁时,他成了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了百万美元的财富,这个来自乡村的粗陋木屋的少年,终于成为了一家著名银行的董事会的一员。

        在华卡活跃于企业界的几十年中,实践着他年轻时来纽约所学到的基本信条,即多与有益的人结交,他坚信会见成功立业的前辈,能转变一个人的机遇。

        年轻时都能直率地表达崇拜英雄人物的心意,可是年纪一大,就以为应该把这种心意隐藏起来,但是隐匿崇拜英雄人物的心意是错误的。

        应当与你所崇拜的人亲近,这才是良策;这不但能使对方感到高兴,而且会鼓励你,增加你的勇气。

        怀特是美国印第安纳州一个小镇上的铁道电信事务所的雇员。

        16岁时,他便决心要独树一帜。

        后来,先是在西部合同电信公司工作,而后成为俄亥俄州铁路局局长。

        当他的儿子上学时,他给儿子的忠告是:“在学校要和一流人物结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会成功……”

        把有能力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并不可耻,朋友与书籍一样。

        好的朋友不仅是益友,也是良师。

        要与伟大的人物缔结友情,跟第一次就想赚百万美元一样,是相当困难的事。

        这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的出类拔萃,而是你自己忐忑不安。

        年轻人之所以容易失败,是因为不善于和成功人士交际。

        法兰西陆军元帅福煦说过:“青年人至少要认识一位善通世故的老年人,请他做顾问。”

        而著名的哲学家萨加烈也说了同样的话:“如果要求我说一些对青年有益的话,那么,我就要求你时常与比你优秀的人一起行动。

        就学问而言或就人生而言,这才是最有益的。

        学会正当地尊敬他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无疑是一条办事的捷径,是一个想转变自己命运的捷径。

        多送恩惠,少欠人情

        常说:“人情大过债。”

        要把人情当债看,这样你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你的办事过程才会越来越顺利。

        在人际交往中,朋友之间相互帮忙是很平常的事情。

        但是,这里面也有不少的诀窍。

        如何帮忙,如何应付人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记住的是:人情是必须回报的。

        但是怎样回报,什么时候回报,回报多少,却从来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律可言。

        要学会“送人情”,不要让朋友觉得恩情过重以至于不予接受,人情要送得恰到好处,才能避免给人一种负担的感觉。

        同时还要尽量避免欠下人家的人情。

        《论语》上说:“惠则足以使人。”

        意思是说,你给予了别人恩惠,就足以使唤别人了。

        所以,对朋友的各种恩惠要慎重,不要见好处就上,能不接受的尽量不要接受,要知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天底下哪里有免费的午餐,吃了人家的拿了人家的,肯定要替人家办事才行。

        当然这个要和朋友礼尚往来、互赠礼物这种正常交往区分开来。

        只要自己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将带有明显功利目的的朋友识别出来的。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一个人在社会上要应付方方面面的人,当然请朋友办事的速度也大大提升。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如果一个并不熟的朋友不请自来,或者日常好友,带的礼物异常贵重,你不必感到奇怪,肯定是有求于你来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己最应该了解自己的能力。

        能喝几杯酒,能办什么事。

        生活中不少人好面子,也算热心肠,整天就爱打肿脸充胖子,朋友求到面前了,也不管自己行不行,马上胸脯一拍,大话就说出去了。

        更有甚者,明知自己办不成,硬着头皮也要应承。

        认为只有这样朋友才会看得起自己,这样做朋友才够意思。

        《三国演义》中就说了这么一个人,他的名字叫蒋干。

        他自吹自擂,认为自己的口才可以直追春秋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苏秦、张仪,因此向曹操自荐,要求去说服周瑜投降曹操。

        曹操一时被他的言辞打动,就派他前往东吴做说客。

        刚见到周瑜,立刻被周瑜说破了来意,弄得蒋干无法开口,加上一点威逼利诱,蒋干根本无计可施。

        最后盗走了周瑜假冒蔡瑁、张允的笔迹写的假书信,害得曹操中计,白白损失了两员善于水战的大将,最终直接葬送了曹操80多万人马。

        所以对于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千万不要逞强,说不定你还会将事情办坏,办不成的事情,不要羞于出口,要老实地告诉对方。

        蒋干就是太不自量力,事情没办成不说,还连累了别人。

        要知道朋友之所以来找你,就是因为他也办不成,别为你帮不上别人的忙而难过,与其搞砸了这件事,还不如让他另请高明,这就相当于帮助他了。

        国人讲求面子,所以一定要注意保存别人的颜面,即使别人求你帮忙,也不能忽视这一点,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也会有求于人。

        别人带来的礼物,你如果一口回绝,他就会觉得你不给他面子,你再让他带回去,更是折损对方的尊严。

        所以,你也不能太伤人家的面子,盛情难却,你可以暂时收下,但你必须记着要把这个人情送回去。

        你可以去回访他,带着差不多的礼物,两下扯平,也不会伤了和气。

        朋友请你办事的第二种方式,就是设饭局。

        这也是为别人考虑的一种方法,因为东西送到府上,你不能不给面子,也许别人不情愿。

        但是吃饭却得预约,别人或许有许多借口去推辞掉,等于帮助别人留有余地。

        但是拒绝的人脑子也要转得快些,推辞要讲的合情合理,委婉含蓄些,让双方都有面子。

        有些是朋友出面介绍其他的人,要知道对方是谁,要搞清关系网,弄明白朋友圈,再想想是赴约还是推辞掉,这样会比较好些。

        总之,避免人情债,尽量多助人,但要有自知之明。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知道如何与朋友相处,将会大大有助于你的办事。

        没钱更需要编织关系网

        在成功学中有“友谊网”之说,认为喜欢别人又能让别人喜欢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成功的人们大多喜欢广泛交际,有自己的一张“友谊网”。

        比如,你要某人推荐几个供你拜访的朋友,如果这个人是个失败的人,他只能好不容易地为你提供一两个人,而且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一两个人的地址和电话。

        成功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列出的名单上会包括各种各样的朋友。

        由此显示出成功者与失败者在交友方面的差别。

        成功的人大多是有关系网的人。

        这种网络由各种不同的朋友组成,有过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辈,有同辈或晚辈,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业的,有不同特长的,也有不同地方的……这样的关系网,才是一张全面的网络,也就是说,在你的关系网中,应该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提供不同的帮助。

        广泛与人交往是机遇的源泉。

        交往越广泛,遇到机遇的概率就越高。

        有许多机遇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出现的,有时甚至是在漫不经心的时候,朋友的一句话、朋友的朋友的帮助、朋友的关心等都可能化作难得的机遇。

        在很多情况下,就是靠朋友的推荐、朋友提供的信息和其他多方面的帮助,人们才获得了难得的机遇。

        例如,某单位新来一位主要领导,需要配备秘书,在多人跃跃欲试、趋之若鹜的情况下,小许被选中了。

        原因就在于这位领导委托自己的一个下级单位为自己物色秘书,而负责物色的这个人和小许是同学还是好朋友,他们都是国内一所名牌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同一届毕业生。

        这个人又自然清楚,小许肯定胜任秘书职位,于是就把他推荐出来了。

        结果,领导本人满意,组织考察合格,正在为前程茫然奔波的小许更是欣喜若狂,因为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在当时情况下当上领导同志的秘书,是他的心愿,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里程碑。

        这个里程碑的获得,关键因素是他有一个得到领导信任的同学。

        也许他想不到这个朋友会对他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他们之间彼此交往的时候,没想到这种交往决定了日后一个人的前途,更没想到这种交往就是一个人成功的机遇。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往广泛,机遇就多。

        实际上,你的“关系网”远比你意识到的要广大得多。

        你实际拥有的网络延伸到了你每天都有联系的人之外,更多的联系包括你与之共同工作和曾经一同工作过的人们、以前的同学和校友、朋友、你整个大家庭的成员、你遇到过的孩子的父母、你参加研讨会或其他会议时遇到的人,这些人都会是你的网络成员。

        你的网络成员还应该包括那些你在网络中认识的人,以及与他们有联系的人。

        西方有句俗话说得好,每个人距离总统只有六个人的距离。

        你认识一些人,他们又认识一些人,而他们又认识另外的一些人……这种连锁反应一直延续到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

        而且,如果你距总统只有六个人的距离,那么你距你想会见的任何人也就只有六个人的距离,不管他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还是你想让其加入你的团队中支持你的名人。

        将你所有的联系列出来,想想你认识并有业务联系的每个人,设计一个计划,以最有效的方式利用你的这些资源。

        虽然如此,要想构建一个良好的有用的关系网也是要大费一番心思的。

        以下就是构筑关系网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就是筛选。

        把与自己的生活范围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的人记在一个本子上,把没有什么关系的记在另一个本子上,这就像是打扑克中的“埋底牌”,把有用的留在手上,把无用的埋下去。

        第二步就是排队。

        要对自己认识的人进行分析,列出哪些人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比较重要的,哪些人是次要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排队。

        这就像打扑克中的“理牌”一样,明白自己手里有几张主牌,几张副牌,哪些牌最有力量,可以用来夺分保底,哪些牌可以用来应付场面。

        由此,你自然就会明白,哪些关系需要重点维系和保护,哪些只需要保持一般联系和关照,从而决定自己的交际策略,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第三步要对关系进行分类。

        生活中一时有难,需要求助于人,事情往往涉及很多方面,你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援,不可能只从某一方面获得。

        比如,有的关系可以帮助你办理有关手续,有的则能够帮助你出谋划策,有的则能为你提供某种信息。

        虽然作用不同,但对你都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定要进行分门别类,对各种关系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分析、鉴别,把它们编织到自己的关系网之中。

        设计“联络图”也许不难,但是把它的内容落到实处就不那么容易了。

        一是要识门。

        也就是说,对于与自己求助的事情有重要关系的部门人员一定要清楚,熟悉他们的工作内容和业务范围。

        二是要识路,也就是说,要熟悉办事的程序,先从哪里开始,中间有哪些环节,最后要由什么部门决定,都应非常清楚,省得跑来跑去重复找人。

        有了一张好的“联络图”后,聪明的人就会懂得如何保护和维系这张图,使它一直有效。

        他应该不断和图上的人保持联系,加深彼此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保持旧的关系,发展新的关系,使自己的“联络图”越来越丰富。

        这时,你就可以画一张“求人联络图”了。

        记得过去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就是凭一张“联络图”打入匪巢的。

        而土匪头子朝思暮想的也就是那张“联络图”,因为有了它,座山雕就可以占山为王了。

        一个人托人办事的实力和资历也往往体现在这张“联络图”上。

        有能耐的人,他这张图的质量高、价值高。

        在需要托人办事时左右逢源,无所不能。

        相信这样的人也是每个人梦寐以求要做的所谓“神通广大”的人,当你遵循上面的原则去做以后,你会发现,这样的人离你的梦想并不遥远。

        无事也登“三宝殿”

        中国人串门落座之后常爱说这样一句话:“无事不登三宝殿。”

        言外之意是有事相求了。

        其实这正是台下工夫不到家的一个明显例子。

        会处世的人常常无事也登三宝殿,平日里很注意与人保持联系--哪怕是一个电话也好,让别人知道,他们在自己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非到有事才找人,未免显得太过功利主义,惹人反感。

        一个很久未与你联系的昔日同事,突然打电话请你帮他贷笔巨款,恐怕你感到的不仅仅是为难,还有极大的不快吧?

        8小时之外常到同事家做做客以加强联系和沟通,看来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过也要提醒你一句:要把握一定的分寸,懂得做客的学问。

        免得落个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1)预约与客户的拜访要严格遵守时间,别忘了“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预约的拜访不能准时赴约,要提前打电话通知,即使责任不在自己,也要道歉。

        (2)主人向自己介绍新朋友时,一定要站起来,以示谢意,同时一定要在第一次介绍中记住对方的姓名,免得谈话里不好称呼。

        对一些自己不认识的长辈或领导同志,要主动站起来,先自我介绍,让对方了解自己。

        介绍自己要亲切有礼,态度要谦虚,不能自我吹嘘。

        (3)在同事家中做客,受欢迎的人绝不是大大咧咧地径直坐到座上,而应等主人说过才能就座;等人时,不要左顾右盼,主人奉茶之后,先搁下来,在谈话之间安静稳重最为礼貌。

        (4)在进同事家门之前,要先看鞋上是否带泥。

        擦掉泥之后,先行敲门再走进去。

        雨具、外衣等要放到主人指定的地方。

        如果主人较自己年长,那么主人没坐下,自己不宜先坐下。

        自己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要锁好,放在不影响别人通行的地方,如果放的位置不好或忘锁而被盗,不仅自己受损失,也给主人带来麻烦。

        (5)要知道吸烟属于个人嗜好,有人喜欢有人讨厌,抽烟时一定要征得主人的同意特别是女主人的同意,因为间接吸烟也危害他人的健康。

        如果主人家未置烟灰缸,多半是忌烟的。

        如果掏烟打火,让主人匆忙替你找烟灰缸,是不尊重人的举动。

        当然,同事应酬中没有永远的主人,也没有永远的客人,做个懂礼之客固然重要,做个能得体待客的主人也要紧得很。

        事先得知同事来访,要提前准备好茶具、烟具。

        客人进门后,要热情迎接并请上座。

        如果客人是从远道而来,要问问是否用过餐。

        对一般客人,在饭前只给烟茶就可以了,茶壶可以放在桌子上,对尊敬的客人或领导、长辈、同事,要在另外的屋里把茶倒好送进去,每次倒茶要倒八分满,宜于客人饮用。

        如果是“不速之客”,也要起立相迎。

        室内来不及清理,应向客人致歉。

        不宜当着客人的面赶忙扫地,弄得满屋灰尘。

        接待时,要问明来意。

        比如说:“你今天怎么抽出空来了呢?”

        对方如答:“有事要麻烦您。”

        可又不一下子直说出来。

        就不要立即追问,恐怕是因为还有家中其他人在场,难以启口。

        那就不妨改变一下接待方式。

        总之,在拜访朋友和接待朋友时,都要注意必要的礼貌,只有这样,你的朋友才能维持得长久,你的关系才能稳固而可靠。

        要随机应变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然而,这句话不一定人人都适用。

        比如你身上没钱或者说不愿意花钱办事时,就不应该到处宣扬“我是穷人”,很多穷人也很忌讳这一点,这时,就需要巧妙地对自己的窘境进行掩饰。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直炮筒子”并不一定受欢迎,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为有些时候,说实话必然会破坏良好的气氛时,那就不得不说一些善意的谎言。

        只要能抱着好的目的,谁又能去计较你说的话是真是假呢?

        善意的谎言也要有一定的艺术,否则刚一说出,别人就不信,那还有什么意思?

        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1.用轻松幽默的玩笑话说实事

        轻松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感情上的愉悦。

        庄重严肃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

        只要可能,最好能把庄重严肃的话题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对方可能会更容易接受。

        一个年轻的打工者在一家外资企业打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生产成本分别下降30%和20%。

        外国老板很高兴,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这个年轻人当然知道这句话可能意义重大,也可能不值一文。

        他想要点实在的,于是便故作轻松地一笑,说:“我想你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

        洋老板会心地一笑,爽快地答应道:“会的,一定会的。”

        不久他就获得了一个大红包和加薪奖励。

        面对老板的鼓励,年轻人如果不是这样用玩笑话的方式说出他所想要的,而是坐下来认真严肃地提出加薪要求,并摆出理由若干条,岂不太杀风景,甚至最终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2.绕个弯子套对方的话

        有时,一些话自己说出来会显得尴尬,这时,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上之策。

        王某准备借助于好友赵某的路子做笔生意,在他将一大笔巨款交给赵某的第二天,赵某却突然暴病身亡。

        王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赵某的妻子;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王某是这样对赵夫人说的:“真没想到赵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刚开始。

        这样吧嫂子,赵哥的那些关系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情我不怕。”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豪气冲天,义气感人,其实他明知赵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

        话中又加上了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悉那些门路;困难不小还又时不我待。

        结果呢?

        赵妻反过来安慰他道:“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了,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遇物加钱”与“逢人减岁”

        在求人办事时,有一种赞美技巧是非常简单、而又非常实用的,如果能够经常恰当地运用它,一定会为你办事的融洽度增色不少。

        这就是人们常用的“遇物加钱”与“逢人减岁”的方法。

        “遇物加钱”与“逢人减岁”是两种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针对人们的普遍心理而采用的投其所好和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

        1.遇物加钱

        买东西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种生活行为。

        人们普遍的购物心理是,自己能够用“廉价”购得“美物”,那是精明人的一种象征。

        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是精打细算的精明人,也不可能都是善于购物者,但人们还是希望自己的购物能力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可。

        所以,当一个人购买了一件物品后,要是自己花了50元,而别人却认为只需30元时,他往往就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不会买东西。

        相反,当一个人花了30元买了一样东西后,别人却认为需要50元时,这个人往往就会有一种兴奋感,感觉自己很会买东西。

        正是这种购物心态的存在,“遇物加钱”这种说话技巧便有了用武之地。

        例如,张三买了一套样式挺不错的西服,李四知道市场行情,这种衣服两三百元完全能够买得下来。

        但李四在猜测价格时故意说:“这套西服不错呀,至少得花四五百元吧?”

        张三听后一定会非常高兴,往往会笑着说:“你没想到吧,我花200元就买下来了!”

        这里李四的说话方式是很有技巧性的。

        他在明明知道张三花了多少钱买下这套衣服的情况下,故意说高衣服的价格,从而令对方产生成就感,当然会使对方高兴。

        “遇物加钱”这个方法很能讨对方欢心,操作起来又很简单,你只要对对方购买的东西的价格高估就可以了。

        当然“价格高估”也要注意,首先你要对商品的物价心里有底,其次是不能过于高估,否则便收不到好的效果。

        2.逢人减岁

        只要是人,谁不希望自己永远年轻而不要过早地老去呢?

        所以,成年人对自己的年龄是非常敏感的。

        例如,你是一位刚刚30出头的小伙子,却被别人看成中年人,你的心里能高兴吗?

        由于成年人普遍存在的这种怕老心理,“逢人减岁”的这种说话技巧便有了讨人喜欢的“市场”。

        这种技巧的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保养有方等,进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举个例子,一位30多岁的女人,你说她看上去只有20多岁,一个60多岁的女人,你说她看上去只有45岁,这种“美丽的错误”,对方是不会认为你缺乏眼力,对你反感的,相反,她会对你产生好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

        如此,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你要特别注意的是,“逢人减岁”这种技巧通常只适用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

        假如面对的是幼儿或少年,你就要反用“逢人添岁”(把对方的年龄往成年处说)的技巧效果会较好,因为他们往往有一种渴望长大的心理。

        总之,这里所说的“遇物加钱”与“逢人减岁”,说白了就是去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当然,你的出发点是光明正大的,你的这种“投其所好”无论是对自己、对对方还是对社会,都是没有害处的,相反,这种说话的技巧往往能给对方、给社会带来欢乐。

        对于这样的“美丽的错误”与“无害的阴谋”,你多说一些又有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