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超值金版-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在线阅读 - 第3章 脱贫先换脑:穷人要懂得的“富”道理

第3章 脱贫先换脑:穷人要懂得的“富”道理

        第3章    脱贫先换脑:穷人要懂得的“富”道理

        步入社会后,穷人家孩子大都在为生计奔忙,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勤勉毋庸置疑,但很多人打拼多年后还是穷人。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句话:思路不对。

        脱贫先行动,治贫先换脑,那些还没有摸到致富门槛的穷人,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奋斗。

        穷也要穷在富人堆里

        穷人家孩子的事业和地位,很大程度上跟生存的圈子息息相关。

        只有进入富人的圈子里,你才可能成为富人。

        1.近富者贵,近贫者穷

        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说法:一个人的收入水平,是他平时经常接触的5个人的平均收入。

        现实的情况大抵如此:流浪汉跟乞丐抢面包,百万富翁跟千万富翁喝咖啡,陈浩南与山鸡能成为哥们,摇滚青年与太妹会在酒吧里厮混……多数人会跟同一阶层的人聊到一起,因为大家彼此关心的事是一样的。

        这就不难理解,成功者为什么总与更成功的人为友,失败者为什么总是与更失败的人长吁短叹。

        事情就是这样,处在什么样的圈子里,你就会做什么样的事。

        穷人家孩子的事业和地位,很大程度上跟生存的圈子息息相关。

        将来的发展,五年、十年之后的走势,几乎取决于这些年所处的环境和圈子。

        圈子改变着每个人,影响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包括走路姿态、端茶方式、说话语气等)以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更重要的是,你的心态和目标,都会深受其影响。

        周围人是乐观的还是消极的,身边的朋友是时常激励你进步,还是拉你“下水”,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你的前途。

        世界潜能大师博恩·崔西说:“在生活中,最好让你习惯相处的那些人,对你成为卓越人物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越是上层的成功人士,越会显示出大气和从容,他们通过自身打拼,赢得了进入相对高层次圈子的机会。

        相比之下,处于底层的人,很容易在日夜琐事的煎熬中被磨得毫无野心和进取心,有时候甚至连愤怒、郁闷和脾气都没有了,只剩下各种各样的无奈。

        穷人活在穷人中间,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事也是穷人的行为模式。

        活在穷人的圈子里,你很难会对富人有着真实而理性的认识,很难以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富人的致富心经。

        穷人必须意识到圈子的重要性,始终在穷圈子里混,只会跟一干穷亲戚为了百八十块钱斤斤计较或者歇斯底里地比较“谁比我更穷”。

        更有甚者,还会组建“家族企业”,开展“坑蒙拐骗”之类的“专职业务”。

        穷人由于自身的卑微、缺少安全感,更希望从属并依赖于某个团体,于是穷圈子形成了。

        一个人贫穷不可怕,一群人贫穷才可怕。

        在财富竞技场上,穷圈子是“鹿群”,富圈子就是“猎鹿群”。

        处于财富链上游的人总是决定财富链下游者的命运,这和自然界的食物链没有任何分别。

        穷圈子看似“很好很团结”,实际上一旦遭遇金钱风暴,便会变得“很穷很彻底”。

        鲁迅先生说:“一群人被锁在黑屋子里,这个黑屋子决无打破的可能。”

        穷圈子的人是消极的,他们排斥财富的曙光,一方面认为那与他们无缘,另一方面会嫉妒富圈子的光亮。

        穷人面对生活,总是祈求贵人有眼、机会下凡,却从未想过是由于“圈子”的制约,导致生活每况愈下,麻烦多多。

        2.忘本地向“富人圈”靠拢

        穷人想改变窘境,只有抛开不切实际的幻想,少一些阿q式的自我安慰,主动学会“圈子管理”这门功课,主动跟富人接触,一步步改变现状。

        有句话说得好:“穷也要穷在富人堆里,这样至少我还是个富人。”

        穷人家孩子需要与富人“心连心,共住财富村”,让这些人感染你、点拨你和激励你走向成功。

        30岁时拥有数十亿资产,32岁成为日本最年轻参议员的亿万富豪系山英太郎,一直信奉着自己的人际哲学:“少跟穷人交往。”

        他解释说:“穷人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字面上没钱的人,跟这种人交往,你通常会陷入自掏腰包的窘境。

        若想在应酬中不做‘冤大头’,就要多跟一些比你有钱的人接触,一起吃吃饭,喝喝酒,聊聊天;第二种穷人也许并不穷,但是他们缺乏使你获得有益信息和娱乐大家的功能,与这种毫无利他价值的人交往,更是浪费时间。”

        你想要跟谁聊天?

        你打算跟谁吃饭?

        你将要跟谁套近乎?

        这是三个很重要的问题。

        步步高老总段永平不惜一掷百万美金,只为能与股神巴菲特一起共进晚餐;唐骏总是将自己与比尔·盖茨等大人物的合影放在醒目的位置,意在让更多人了解“我是这个圈子的人”;就连一些小有名气的理发师,都会在发廊里挂上“某某明星御用发型师”的招牌,为自己脸上贴金。

        富人总是千方百计想打进更富有者的圈子,但不会阻止穷人进入自己的圈子,这样做既是为了保持圈子流动性地增值,也是为了继续获益,因为相比较而言,富人对穷人的帮助大多是看不见的(如鼓励、榜样、带来机会和介绍贵人),而穷人对富人的帮助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送礼、送钱、帮忙和跑腿)。

        当你总是处在一个穷人居多的圈子里,难免会成为“堕落”、“仇富”等消极情绪的感染者;当你处在富人为主的圈子里,便会收获很多有价值的“吸金”信息。

        穷人家孩子要试着和身边的富人们多接触,留意他们在谋划什么,他们是如何分析问题和怎样克服不良习惯的影响的。

        要让更高层次的人引导你进步,做正确的事,获得有益的影响和教导。

        3.为富人服务和打工

        你的身边要经常出现这些人:在某个领域取得过出色成绩的人,有过赚大钱、做大事经历的人,才智超群、学富五车的人,资源丰富、背景雄厚的人……书本上学到的任何东西都只是皮毛,若能常跟这群人“混”在一起,你就算是“富人苗子”了。

        千方百计进入富人的圈子,你才有机会弄懂他们的事,比如某某行业的潜规则,获取某种资源的渠道,不为人知的特殊裙带关系……待到你真正领悟后,创富功力自然会突飞猛进,甚至还有快速出头的可能。

        吴铭在大学时主修经济学,毕业后到一家咨询公司打工,专门为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服务。

        刚开始,跟他打交道的都是大企业的高级职员,后来他的圈子逐渐增值,医生、律师、局长等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都成了他业务上的伙伴。

        吴铭在业务之外与他们保持着紧密联系,业余时间经常相约吃饭、打牌,这让刚入社会不久的他很快进入“富人”圈子。

        吴铭发现这些富人很多都喜欢打高尔夫球、打保龄球、品茶、抽雪茄,而他对此还没有足够的了解。

        为了赢得这些vip客户的欣赏,吴铭努力恶补相关知识,迅速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品味。

        后来,经过一位客户的介绍,吴铭成功跳槽到一家规模更大的咨询公司做主管,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薪金待遇也翻了几番。

        成功学传播者陈安之说:“想成功,必须先帮成功者打工,为成功者服务。

        一般人无法成功,是因为他们从不和成功者打交道,更谈不上服务和合作了。”

        北京有“五大富人俱乐部”:长安俱乐部、京城俱乐部、美洲俱乐部、中国会所和世界经理人俱乐部。

        出入这里的人,都是各行业的精英。

        俱乐部里应有尽有,可以完全满足富人们休闲、健身、美食、娱乐、情调、品位、面子等各方面的奢华需求。

        当然,想进入这样的“顶级富人圈子”,必须购买价格不菲的门票,比如2000~5000美元的年费。

        真正的富人不会在乎这些钱,因为只要经常出入俱乐部,你就会结交更多的高级朋友,认识更多的未来合作伙伴,谈成盘子更大的圈钱项目,直接或者间带给你的收入都要以亿为单位!

        财富从来都是势利和强硬的,它需要对等的双方进行沟通。

        当你能够勇敢地站在富人堆里说上话,你也就离成为富人不远了。

        4.“借鉴”富人的成功思路

        中国人学书法最注重模仿和借鉴,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书法家,无一例外地都要先临摹古人的碑帖。

        临摹之道是速成之道,穷人家孩子想尽可能快地成为富人,就是要走这条“忘本”的学习之路,你不仅要学得好,更要学得快。

        成功虽不见得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但是在信息变化一日千里的今天,不借鉴富人的成功经验显然是不明智的。

        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的哲学观;安德鲁·卡耐基学习洛克菲勒的商业之道,中国最大的网上书城当当网借鉴美国亚马逊图书网店的运营模式,腾讯的互联网通讯工具qq借鉴国际通行的icq……要知道,独自在一个新领域里创业成功的概率只在8%左右,与之相比,借鉴成功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和升级,成功率要大得多。

        日本人就最会学习别人的好东西来武装自己,他们不善于单纯地发明和创造,却善于吸纳他国优秀的东西,经过借鉴和改造之后为己所用,比如啤酒业学习德国并超越德国成为世界啤酒强国,摩托车行业学习欧美并让本田摩托风靡全球。

        日本人“偷师”高水平行业的过程很巧妙,改造出的成果也很有“技术含量”,穷人家孩子不妨学多家之所长,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其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懂得聪明地借鉴赢家的成功思路,你就能少走弯路。

        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一名刚刚失业的年轻人,受到“可口可乐装进瓶子里四处兜售”的启发,制造了成本便宜、携带方便的罐装汽油,很快改变了生活的窘境,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赚钱,其实就要像这个年轻人一样,学习富人的成功经验并从中获益。

        想成为所在行业里的中坚力量,就必须客观地评估自己目前的实力,找到合适的“标杆”作为学习对象。

        出口转内销的“海归型”人才,就是学习外国的先进知识经验,回国后创立自己的事业。

        当然,学习的前提必须是正确的、有价值的,不能毫无选择地盲目学习,也不能一点改动也没有就拿来抄袭。

        你要在富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想出更好的点子,策划出更好的项目,这样才会取得真正有商业价值的成果。

        穷人不能太在乎面子

        穷人家孩子如果做什么事都顾忌脸面,放不下面子做“丢脸”的事,是绝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的。

        1.票子比面子更重要

        多数富人,都是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穷人,他们最初不过是生活窘迫的农村人、城市里的待业者和普通工人家庭出身。

        处于他们这样的生存环境,创富的欲望应该是很强烈才对。

        然而,很多家境困难的穷人却总是碍于面子、怕别人议论,不敢走出家门赚钱。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北京某高校学生小赵,在校门口找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川妹子修鞋。

        小赵半开玩笑地问:“姑娘,你不好好读书却干这一行,不怕被人看不起吗?”

        川妹子反唇相讥:“挨饿受穷才被人看不起呢!父母没钱供我念书,我总不能待在家里混吃喝吧?

        学门手艺将来总能养活自己!”

        小赵好奇地追问:“你将来打算干什么呢?

        一辈子修鞋?”

        川妹子一本正经地说:“我想开一家服装店赚钱,自己当老板。”

        小赵听完后觉得不可思议:“那你现在手上有钱吗?”

        川妹子笑着说:“我现在不是正在靠修鞋攒钱嘛!”

        甭管职业类别,能够合理合法地赚取人民币就是好事。

        如果穷人家孩子做什么事都顾忌脸面,放不下架子做别人认为“丢脸”的事,是绝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的。

        面子是虚的,路子是实的。

        穷人有时候就是为了面子,才使得自己囊中羞涩。

        钱飞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金融公司当职员,收入不错。

        看到同事们都买房,钱飞不顾自己不富裕的家境,硬是向银行贷款按揭买了150平米的大房子,首付加上装修,不仅花去他全部的积蓄,还连累父母卖掉了老家的房子。

        接下来每个月的按揭款、物业费和其他费用,压得钱飞喘不过气来,只好节衣缩食,天天在家吃泡面!

        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充门面的,量力而行是前提。

        有一些“面子消费”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同事结婚随分子、丧事随分子、孩子出生随分子、孩子满月随分子……不能为了面子硬充有钱人,使自己从不富裕彻底走向吃糠咽菜。

        一个富人在网球场遇到一个大学生,因为共同的爱好两人聊了起来。

        当大学生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富人时,便极力推荐自己。

        富人问他毕业之后想干什么,大学生说:“什么都行,只要能赚钱。”

        富人说:“一个月给你一万块负责捡垃圾,你干吗?”

        大学生说:“不干。

        第一,这个活是下等人干的;第二,我是大学生,怎么也要凭知识赚钱。”

        事实上,当你的知识不能转化为财富,肚子饿得嗷嗷叫的时候,任何能赚钱的工作(哪怕是“下等人”干的活)都是可以考虑的。

        票子比面子更重要,财富比虚荣更重要,看清楚这一点的“务实者”就是俊杰。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一些挑担子的人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用当地人不熟悉的嗓音叫卖和吆喝,当时很多人都瞧不起他们,觉得小打小闹赚这几毛钱没什么出息,甚至许多农民都认为这些人干的是下贱的活。

        但是伴着这些嘲笑声,这群不在乎面子的人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2.真正的富人不在乎面子

        越是骨子里的穷人,花钱越容易大手大脚;越是真正的富人,花钱越会精打细算。

        北京王府井的东方新天地,里面出售的gucci、夏奈尔、dior等高档时装,通常是卖给谁穿的?

        据不完全统计,购买的主体人群多为“小姐”、“二奶”、“女明星”这一类的女性消费者。

        这些人都是富人吗?

        当然不是,一方面她们的收入多为“体力劳动”所得或者说主要通过“身体渠道”掘金,另一方面这些人大都是穷人出身,即使有钱了,骨子里也抹不掉“暴发户”的痕迹,行头上虽然千方百计要挤进富人阶层,但是骨子里还是自卑得很,具体表现为:不化妆不敢出门见人,对自己的脸蛋和气质不够自信,不穿名牌不敢上街,不敢逛小店买东西讲价,唯恐被人嘲笑“没钱”、“小气”、“不过如此”。

        真正的富人不仅体现在财富的数量上,更体现在“不把面子当回事”的洒脱和自由上。

        同是事业有成的“多金”女性,王菲、徐静蕾这类人身上就有着真正的富人气质:王菲可以穿着价格几百块的裤子逛街,大大咧咧地上简陋的公共厕所;老徐可以素面朝天地任人拍照,在博客上敢把“最丑”的照片拿出来晒给大家看--这些都是富人骨子里的自信。

        她们不会因为外貌、物质和权势上的比较而激动,反而如果你说“王菲你的歌唱得太烂了”、“老徐你的电影拍得就是个垃圾”,她们才有可能在乎,才有可能跟你较真。

        李嘉诚有一次来西北考察项目,在听完一位大学校长关于校园网络项目的报告后,拿起一个矿泉水瓶,打了这么一个比方:“假如生产这瓶矿泉水8万元就能搞定,你却向我申请10万,那多余的2万就是浪费!”

        这就是富人的观念,花钱要精打细算,把钱花到刀刃上。

        李嘉诚平时一般只穿一件老式衣服,戴一块廉价手表,还高兴地说“花在自己身上的钱比年轻时少多了”。

        成龙的转变就更为明显:年少成名时,他一天换一块高级手表,天天摆pose让别人瞧瞧“我是多么有钱”;如今,他在公共场合都穿一件普通的长衫,如厕时用卫生纸都要精打细算。

        这一前一后的对比,就是从穷人到富人的“面子”观念的转变。

        真正的富人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超越了“花钱撑门面”的境界。

        习惯于挥霍消费的通常都是穷人,这也是他们无法真正在财富数量和财富气质上跨进富人门槛的原因。

        意识到这一点,穷人今后就不要在富人面前装有钱了,请客时别总说“不差钱”,点菜时不能专挑大鱼大肉,要针对请客的对象,因为“穷人爱吃荤,富人爱吃素”、“穷人吃肥肠,富人吃粗粮”。

        跟比你有钱的人吃饭,不要争着抢着买单,这样既多余又很虚伪;跟自己收入情况差不多的人吃饭,最好坚持aa制;只有在请客目的性很强的条件下,你才应该主动买单,但也要注意不能太奢侈,毕竟你目前还是个穷人,这一点对方也能理解。

        3.好面子容易吃大亏

        有些好面子的穷人还应该捂好钱包,警惕被别人忽悠。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窝里斗”的传统,这一点在财富领域表现为穷人与穷人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的“骗中骗”。

        “穷人骗穷人”的案例最为广泛和明显,常见的是街头算命、看相、要饭、摆象棋、卖透视扑克、“免费”赠送产品等一大堆稀奇古怪的骗人招数。

        穷人很有同情心又时常“脑残”,因而最容易受骗和上当。

        拿最常见的“街头行乞”来说,丐帮弟子们的把戏真的是很丰富:“襁褓中哭泣的婴儿”、“衣衫破烂的老头可怜的目光”、“缺胳膊短腿的残障人士”、“因上不起学而下跪要钱的年轻人”、“车站附近买不到返程火车票的母子”,种种煽情套路早已超越了琼瑶阿姨的“爱情故事”。

        一个著名软件公司老总,提到过自己经历的两次刻骨铭心的“受骗”:

        “第一次,是我刚参加工作时,那天刚好发完第一个月的工资,1500元,我下班后兴冲冲地骑车回家,生怕被别人把钱抢去。

        道上碰到一个可怜的老头,他说跟女儿在火车站走失了,在北京一个人无依无靠只好靠街头行乞为生。

        老头声情并茂、老泪纵横的讲述,让我的同情心开始泛滥,当时也不知道脑袋里哪根筋出了问题,就从兜里掏出700元钱给了老头。

        回家后,我还沉浸在好人好事的满足感中,但很快就遭到‘沉重打击’:同屋人说三个月前他就在道上碰到过这个老头,当时他和女儿可怜巴巴地说他俩迷路了。

        这件事让我相当郁闷,恨不得脑袋撞墙、抽自己嘴巴,脸上还起了火疖子,疼了3个月才消肿。

        从此,我发誓再也不相信那些街头的乞丐!”

        “第二次,发生在我当上老板一个月以后。

        在街上我看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小男孩跪在地上,旁边写着一行粉笔字,说他饿了好几天,希望好心人给他10元钱吃顿饭。

        我当时见这个孩子很可怜,就从钱包里掏出300元给了他,并叫他吃完饭坐车回老家。

        结果,第二天我又在原路碰到他以同样的方式行乞,我当时那个气呀,上前一脚就给他踹在地上,让他快点滚,否则见一次揍一次。

        现在想想,挺奇怪的,一个没钱吃饭的孩子,居然有能耐弄到粉笔。

        经历了这两件事,以后再遇到乞丐,我就看心情决定了,心情好就丢几块钱,心情不好就骂他们几句,因为我知道这些人都是骗子!”

        这位老总从穷人打拼到富人,由于身份的变化,使得他对待欺骗的态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当他是穷人时,受骗后“很受伤”,因为他失去的是关乎生计的财富;当他成为“准富人”时,受骗后更加愤怒,甚至还出手打人,因为他失去的是富人所特有的辨别“常识”的能力,足见他虽然物质上有富人的“形”,骨子里却缺少富人的“实”;当他对着媒体笑谈当初被骗的糗事、对乞丐的态度随心情而定时,表明他已经是真正的富人,即使以后继续被乞丐骗,他也会坦然面对,因为这点钱对他而言微不足道--当然,他在心里已经明明白白地认清了“所有乞丐都是骗子”这一基本的社会常识。

        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即使被乞丐骗了也是人之常情,不同之处在于,富人是不介意被骗的,穷人是被骗得心有余悸。

        当然,更多的骗术是利用穷人的“好面子”做文章。

        富人大多久经沙场、混迹江湖多年,早就练出一双火眼金睛,任何鬼把戏都能一眼识破,况且他们都有稳定可靠的财富来源,犯不着对或真或假的横财想入非非。

        穷人的原始积累很难,本想捞点便宜赚足面子,不想接二连三被“自己人”骗,越来越穷,想翻身都难了。

        针对穷人急于翻身、不懂常识的心理,富人们开始了他们的骗术,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博彩业。

        博彩是一个产业,卖彩票的庄家手里拿着名为“中奖”的诱饵,吸引众多彩民上钩,然后散布多处投注点,把这些穷人的钱汇集起来,还适当地打广告告诉你谁谁谁中奖了,中了多少钱,并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奖金返还彩民。

        小赌怡情,大赌伤身,实际上如果你对“中奖500万”的免疫力确实太差,干脆一张彩票也别买,一个赌注也不下,这样最保本也最安全。

        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怎样选号、怎样投注上,只能证明你是个没有翻身希望的穷人,妄图从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概率中胜出。

        所以,别让自己的钱源源不断地汇入富人的腰包,成为别人财富数字下的“万骨枯”。

        总的来说,富人骗穷人的事儿还是少数(或者说骗术太牛了,让穷人毫无察觉),主要还是穷人之间相互在骗,比如说借钱。

        借钱人的动机大都很复杂,有的人借钱确实是为了应急,如亲人动手术、孩子上学、老人办丧事,赶上这样的情况,对方又恰好是可靠的朋友,这钱就可以借;而有的人借钱时压根就没想到要还,纯粹是“能拐就拐,能诓就诓”,这样的人跟你的关系一般是马马虎虎,这时候即使再抹不开面子,也要委婉而坚定地拒绝他。

        当然,最麻烦的情况,要数亲戚管你借钱了。

        本着“救急不救穷”的原则,根据你和这个亲属的关系远近以及你当时的财务状况,要有针对性地“看人下菜碟”,该借的就借给他,顺便加一句“本来这个钱是要做什么什么用的,但你确实有急事,咱俩怎样的亲戚关系,钱不着急还。”

        对不该借的主儿,就用一个对方挑不出理的借口拒绝他。

        千万不要因为一个不恰当的理由和抹不开的面子,把钱借给不该借的人,否则将后患无穷。

        首先,你得像孙子一样拐弯抹角地管人要钱,一旦对方几次三番打哈哈,你就很难办了:不要吧,心里窝囊、郁闷,钱就这样打水漂了,一时半会接受不了;非要不可吧,太伤感情,即使你跟对方的感情一般,撕破脸皮还是对你不利,甚至对方会以此要挟你,逢人反咬你一口“守财奴”。

        因此,说一千道一万,穷人家孩子可不能太在乎面子了。

        掌握财富的“潜规则”

        社会是由各种或明或暗的规则组成的。

        尊重规则,理解规则,利用规则最大限度地获取成功,是穷人家孩子的一门必修课。

        老话讲:“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实际上臭皮匠就是臭皮匠,能当好好皮匠就已然不错了,怎么能跟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二者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诸葛亮未出茅庐,就已经预言“三足鼎立”的发展趋势,还敢玩“草船借箭”、“空城计”,亲手帮刘备坐稳蜀汉皇帝的位子,这些事情有哪件臭皮匠能做出来?

        富人和穷人的思想差距,不是用数量的累加就可以缩短的。

        回到最初的观点,富人总是能够看透问题的本质,包括人性、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趋势,做事看似冒险实则十拿九稳;穷人只是看到皮毛和表象,偶尔能误打误撞做对一些事,却赢得糊里糊涂,“不知道怎么着我就赚钱了”。

        财富就是如此,靠规则分配归属。

        拿吴思先生提出的“刘瑾潜流”来说吧,明朝一代宦官奸臣刘瑾,靠贪污、受贿和渎职汇聚家中的巨额财富。

        他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同一朝代的就有王振、严嵩、魏忠贤等人,“黑金”、“暗花”的数量跟他比起来难分伯仲。

        司礼监太监刘瑾是四品官,法定收入只有日常的口粮和衣裳,折换成银子还不及四品文官的十分之一。

        正常情况下,刘瑾要拿500多万年的基本工资才能填满家中的金库,实际上他仅仅用了五年就做到富可敌国的程度。

        对此,地球人都知道:这太监肯定有“灰色收入”,通过“地表之下的潜流”将公家和别人家的钱流进自己手里。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财富的内在规则多如牛毛,这里主要讲一下最基本、最隐讳的潜在规则,希望穷人家孩子能够在实践中尊重、遵守和运用它们--

        1.思考力决定创富能力

        我们所熟知的成功者,无不是勤于思考的智者,他们平时就经常训练发现机会的能力,因而脑子里总能源源不断地迸出各种好点子。

        美国一位久负盛名的金融业巨头,每当做出重大决策之前,总会闭目养神休息5分钟,在半放松状态下进行思考,以激发自身的深度思考力和高度应变力。

        他解释说:“每当闭上眼睛,我便能取用更高智能的活水源头。”

        美国堪萨斯州的盖伊博士,一生发明200多项商业专利,为其带来数千万美元的财富。

        盖伊博士是一位出色的商业天才,尤其是训练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法子,更是独树一帜--每当思考问题时,盖伊博士总会走进一间被他称为“个人沟通室”的房间。

        房间是隔音和避光的,里面有一张小桌子和一个沙发,桌子上放着一支笔、一叠书写纸和一个可控台灯。

        当盖伊博士需要思考时,就会走进房间,关掉台灯,放松地坐在沙发上集中精力思考。

        一旦头脑突然“灵光乍现”,盖伊博士会迅速打开台灯,将灵感源源不绝地记录在纸上,直到思路中断以后,他才重新审视所写的内容。

        实际上,这就是盖伊博士“头脑风暴”的主要手段。

        他依靠自己的思考力,为许多大公司和组织想出了一个个“价值连城的好点子”,获得了巨额回报。

        思考力决定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创富行为。

        思维方式大多以个人累积的经验为主导,经由灵感激发而产生好点子。

        盖伊博士就是根据已掌握的前提条件,清除心中已有的思绪,等待潜意识整理分析,迸发出“灵光一闪”的念头,然后保存并整理下来。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就是根据类似的方法,制造出白炽灯、留声机等多种具有创造价值的商业发明。

        穷人家孩子应该多采用类似方法,慢慢进行思考力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为激发商机创造可能。

        思考越多越灵活,脑子越想越好使,多经历这种“头脑风暴”的洗礼,你对财富的敏感度就会逐步增强,迸发好点子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

        在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商业环境下,穷人仅靠勤奋和吃苦就一定能成功吗?

        未必!勤奋和吃苦固然重要,但是“1%的创造力”却往往是决定财富多少的关键,这主要取决于你积累了多少知识和经验,是否勤于动脑,是否有足够的思考力和正确的思维方式。

        21世纪什么人最值钱?

        答案是“富人”或者是“像富人一样满脑子鬼主意的穷人”。

        比如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扮演的“秦奋”,在美国晃悠多年,虽然事业上没啥发展,但是学会了美国富人的思维方式,因而在影片一开始,就能用“缜密”的逻辑和“忽悠”的语言从范伟扮演的风险投资人手里赚来200万英镑。

        之后,他又用类似的技巧将舒淇扮演的漂亮空姐弄到手。

        正是富人的思维方式,让他从穷小子变成了百万富翁。

        思考孕育新思维,创意激发新行动,财富多半是属于这种勤于思考和善于表达的人。

        2.富人的思维方式是简单直接的

        一个和尚对着枯死的树说:“一死了得,万劫皆空,善哉!”

        另一个和尚说:“此树生前为人遮风雨,死后落得弃尸荒野,悲乎!”

        两个和尚意见不合,争辩起来。

        恰好有个财主经过,和尚们要他评个理。

        财主说:“什么好坏,能当柴烧就好。”

        说完,叫家丁抡起斧子把枯树劈成碎块,捆成一担挑走。

        这就是富人的思维方式,简单直接,一切以如何获利为前提。

        理发是一个普通的行当,理发师的做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理得快、价格便宜,希望更多人来理发从而赚得更多;另一种思路是尽量“磨”去你的时间,理发的同时还提供相关的个性化服务,让顾客觉得服务好、档次高,价钱上也相应很贵。

        对比之下,后者的做法更适合目前理发业的发展潮流。

        这就是用富人的思维方式做事,用你喜欢的方式赚你的钱。

        穷人希望得到鸡蛋,富人则希望得到母鸡,因为有了母鸡可以得到更多的鸡蛋。

        就像一位美国总统的经历:小时候同伴们戏弄他,往地上扔1元和5分的硬币,他总是会捡5分的硬币,因为如果捡1元的硬币,就不会有人再扔给他硬币了。

        这就是富人的财富复利思维,不怕麻烦,就怕没钱赚。

        一堆木料,用它做燃料,分文不值;将它卖掉,能值几十块;如果你有木匠的手艺,将它制成家具再卖掉,价值几百元;如果你找到高级木匠,将它制作成高级屏风卖掉,那就值几千元。

        这就是富人思维的产业化做法,想方设法用更少的资本赚更多的钱。

        穷人总是会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假使手里头只有一个鸡蛋,就开始考虑一二三四五六七,想到了“农妇山泉有点田”的好日子,继而又开始苦恼娶小老婆和教育孩子的问题,一激动“啪”地把鸡蛋捏碎了,什么都没了,一下子傻了眼。

        富人则是想着如何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他们从不会考虑“一个鸡蛋引发的发财项目”,只是考虑怎样把鸡蛋吃掉或者折换成现金。

        富人习惯于把一个很复杂的赚钱项目,分解到最后变成“一二三”条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这“一二三”条问题。

        问题一旦解决,项目也就成了。

        美国高露洁牙膏希望提高牙膏销量,公司里有人建议投入更多的广告,有人建议增加销售人员,有人建议开辟新的地方市场,这些提案各有各的优点,但是最简单的方法却是老总的一句话:“将牙膏管的开口弄大一些,这样人们使用一支牙膏的周期就会缩短。”

        最好的财富渠道往往是最简单的,但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发现的,只有习惯于“化繁为简,另辟蹊径”的富人们才能很快找到它。

        在这个时代,成功是要以“短平快”为前提的。

        要迅速实现突破,就要凡事看透本质,把问题简单化,寻求捷径。

        这不是低级的“抄近道”,而是激发脑袋中的实用主义思路,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手段解决问题、发现财富,在“快鱼吃慢鱼”的环境里胜出。

        二战时,一艘美国驱逐舰突然遭遇一大群水雷的威胁,这些水雷随着退潮速度很快地向驱逐舰漂来。

        巡逻兵迅速通知值班员,值班员很快通知全舰官兵,舰长动员大家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有人说起锚躲开,舰长说“不行,没有足够的时间”;有人说发动引擎使水雷漂离,舰长说“完全错误,螺旋桨的转动只会使水雷更快地漂向舰身”;有人说以舰上的鱼雷引爆水雷,舰长说“不行,水雷太接近舰仓内的弹药库”;还有人说放下几艘小艇阻挡水雷,舰长再次否决道:“除了水以外任何东西一碰水雷就会引爆。”

        正在全舰官兵满脸沮丧、绝望之际,舰长微微一笑,下达了命令:“大家站成一排,用消防水管往海面上喷水!”

        艇员们立刻明白了,一排消防水管在驱逐舰和水雷群之间的海面不停喷水,制造出一条天然的水流,把水雷引向四面八方,当水雷漂远后,舰长下令用炮弹开道引爆水雷,将驱逐舰驶离了危险区域。

        事后,有人追问舰长为什么不早一点下命令,舰长笑着说:“我想看看大家能否提供一种比我想到的更好的办法。”

        后来,二战结束后,舰长光荣退伍,成了一家著名造船厂的经营者。

        一理通,百理通。

        像舰长这种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遇事善找捷径的人,从商自然也会干得出色。

        富人的解题办法往往最直接最有效,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会集思广益,寻求更简单更有效的办法,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富人的事业总是会越做越大。

        财富规律告诉我们:新思路才能带来财路。

        那么,如何能快速更新思路呢?

        四个字:不断思考。

        财富源于头脑:脑袋空空,口袋空空;脑袋转转,口袋满满。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脖子以上的部分,一提到赚钱就只想到开公司、搞店铺,显然是不对的。

        实际上,发财的机会远不止那么几条道,关键看你怎么去想,怎么去琢磨。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一家银行的贷款部。

        贷款部职员问他需要什么服务,衣着光鲜的犹太人说道:“我想借贷1美元,”贷款部职员有点不可思议,追问道:“只要有担保,再多贷一点也无妨。”

        但犹太人坚持只贷1美元,并从高档皮包里取出股票、债券之类的东西放在写字台上作为抵押品。

        事后,冷眼旁观的银行行长,走过来对贷款部职员说:“这个犹太人实际上想保存股票之类的贵重物品,所以才想出这个巧妙的法子。

        这样一来,他需要支付的租金实在是太便宜了,只有1美元。”

        “噢,原来如此,为什么我没有想到!”

        贷款部职员恍然大悟。

        “如果你想到了,你就是银行行长了”,银行行长面无表情地往办公室走,“从明天起,小额借贷的利率立即上调10%,贷款最低限额是1万美元!”

        很显然,这种金钱方面的猫腻,只有富人们才能彼此看出来。

        犹太人的想法很诡异,贵重物品寄存,按理说应该存放在自家金库的保险箱里,这对许多人来说也是唯一的选择,但是犹太人没有囿于常理,想到了把债券锁进银行保险箱里的办法。

        从可靠性和保险性的角度看,后者显然更好并且收费更低。

        用“不走寻常路”的方式占了相当大的便宜后,犹太人一定会暗自窃喜,殊不知银行行长的后手更牛,不仅避免了以后再出现类似“钻空子”的行为,还直接破坏了犹太人的如意算盘。

        当然,这一切如果没有银行行长的解释,贷款部职员是很难理解的,因为他是穷人,不懂得富人之间的博弈。

        不管怎样,犹太人在思维方式上的“精明”,是穷人家孩子需要学习的。

        以富人的思路去思考,你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好处。

        3.凡事利益优先,钱和感情要分开

        富人把利益和情感一向是严格区分开的:感情是一回事,利益是另一回事,绝不能因为感情而失去理智,也不能用金钱去买感动。

        美国石油巨头洛克菲勒参加2000万美元的慈善捐助活动,第二天早上却向在他公寓借宿的每个人收取10美元的住宿费。

        洛克菲勒认为,这种象征性的收费,既是对朋友的尊重,也是对财富的尊重--每一个友善的言行都不应造成生意场上的尴尬。

        香港著名喜剧明星吴孟达,很感激好友周润发当年“不借钱”给自己的事。

        上世纪80年代,吴孟达是香港无线培训班的优等生,毕业后拍戏走红,年少轻狂,很快沾上赌瘾,负债累累并遭到无线雪藏。

        走投无路的吴孟达向同班好友周润发借钱,但周润发拒绝了他:“借给你钱,你又会拿出去赌!是男人的话,欠下的债自己还!”

        周润发的做法看似“无情”,实际上是在帮吴孟达。

        帮助一个债务人的最好方法不是借给他钱,而是切断他的全部退路,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债务问题。

        吴孟达当时虽然“恨”周润发不讲义气,但多年之后终于想通,用数年时间把债务还完,成为香港影坛的“金牌绿叶”。

        这件事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实际上也暗藏着一种利益考虑:把钱借给没有偿还能力的赌徒是最不明智的决定,无论这个人是你的亲人、朋友还是父母,像蔡少芬与滥赌的母亲断绝母女关系,明星夫妻结婚前的财产公证都是类似的“利益压倒感情”做法。

        没有永远的感情,只有永远的利益。

        如果利益一致,相信萨达姆和小布什也会坐在一起“杀鸡头,烧黄纸,结拜为兄弟”的。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假设你和老婆在北京打拼多年,决定一起贷款买下一套房子,那么房产证上究竟是署你的名还是署她的名呢?

        感情上讲这是个麻烦事,按说大老爷们应该照顾媳妇的感受,署媳妇的名,但是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好,万一两人感情破裂了,离婚了,老婆大人翻脸不认人,恐怕你只有天天住单位宿舍,甚至有可能无家可归。

        其实,这件事从财富的角度考虑很简单,那就是“谁拿大头,就属谁的名”,这样既公平又不会有异议,当然只要你买房时出钱了,就应该有权利得到房产中应得的一部分或者金钱上的相应补偿。

        在中国这个感情观念很重的国度,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应该坚持“利益优先”的原则,以免后患。

        4.不尊重财富,永远赚不到钱

        财富是人立世存身的根本,是维持生存的成本与资源,是用来证明能力与成就的标准。

        财富和知识是同等高贵的,如果不对它尊敬有加,那你就什么也别想得到。

        文人或者所谓的知识分子,向来对财富嗤之以鼻,郁达夫曾经把稿费放在鞋里,戏称“你压迫我,我也压迫你”。

        这种做法着实迂腐可笑,真正有骨气何不把稿费施舍给别人呢?

        做人要纯粹,求财要直接,别玩那套过时的“欲拒还迎”的矫情做派。

        财富对自视清高的“天才”敬而远之,对于尊重财富和现实的人才趋之若鹜。

        善待财富的人,总能得到财富的垂青,手里的财富会变成富足的金矿脉。

        像老百姓家家户户挂财神的做法,就是尊重财富的最明显表现。

        尊重财富首先要懂得如何创造财富。

        尊重财富的行为,表现在按照财富的规律办事:忌贪婪,不盲目,不随大流;坚持开放、耐心和无惧的心态,按照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方式追逐财富;专注且成熟,拒绝攀比财富的数量和成色,不被别人的观点轻易左右。

        穷人家孩子真正成为富人的标志,是他对于财富本质的成熟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创富行为,比如花更多的钱投入子女的精英教育以获得未来的财富竞争优势。

        5.致富要趁早,否则过期作废

        曹雪芹纵然写出传世不朽的名著《红楼梦》,却也只能是每天“举家食粥”,他的人生成就再伟大,也只能在饿死之后才被别人景仰,活着的时候,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家人都不能从中得到任何物质上的实惠。

        从财富的观点看,这样的人生无疑是失败的。

        埋没在地下几万米的金子,要过一万年后才可能被人发现,但是你能等到那时候吗?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同样,“致富也得趁早”,人生匆匆,你没有时间去等待别人送给你钱,只有挖地三尺刨出金子来,早一步跨入“富人”的行列。

        人这一辈子最最郁闷的事就是“人活着,钱没了”,也许有一天,当你满头白发仍在靠捡垃圾为生时,就会彻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哈兰·山德士上校折腾到66岁,终于找到卖吮指炸鸡的好事业,一举翻身成立风靡全球的快餐品牌“肯德基”。

        他的老当益壮、大器晚成,固然令人尊敬,但是如果他早一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门路,也就不必挥霍60年的光阴,做铁路消防员、养路工、轮胎抵销员和加油站服务人员之类的工作了。

        年轻人最应该做的,就是多看财经书、多长见识,认清哪条路能让自己“早一步”成为富人。

        时间是财富的一个重要筹码,想赚钱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放长线,钓大鱼”的心理准备,具备长期投资的观念、毅力和耐心。

        犹太圣经《塔木德》中这样说:“时间可以使钱‘无中生有’。”

        在快速、高效率的生活节奏下,充分利用时间并非易事。

        对此,犹太人的观念是:“要在两列火车擦肩而过时做交易。”

        这当然是个比喻,但是如此“高难度”的要求,恰恰体现了犹太人珍惜空闲时间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的理念。

        喜欢读书的人,当然希望闲暇时间全部用来读书;喜欢shopping和逛街的人,当然希望利用每分钟去淘宝选货。

        关于个人爱好,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只是在商业至上的时代,如果你不愿利用休闲时间进行理财或者投资自己,那么你未来的发展将会非常有限。

        “时间”与“金钱”的价值是画上等号的。

        你每浪费一分钟时间,别人就从你的口袋里掏出一元钱。

        趁着现在年轻或者不算太老,合理地利用好时间,进行商业投资和知识积累吧。

        吃透一行,找到自己的金饭碗

        穷人家孩子既不必看轻自己,也不要异想天开;既要相信自身独一无二的优势,也要认清自己的不足和劣势。

        1.知道自己能干啥

        穷人家孩子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不了解自己。

        他们不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适合干哪一行当,有时候宁肯相信身边人的指手画脚,也很少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

        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是一种能力。

        穷人家孩子既不必看轻自己,也不要异想天开;既要相信自身的优势是独一无二的,也要认清不足和劣势。

        不要总羡慕他人的成就,更不必模仿成功者发展的轨迹,重要的是认清专长,提高自身独特的竞争力,然后找到合适的饭碗打拼。

        从事不靠谱的职业,做不擅长的事,工作中既得不到成就感,又无法在这一行成为顶尖人才,心里郁闷不说,自信也会逐渐被磨掉。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有句名言:“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自己认为不喜欢、不值得做的事,就一定无法做到最好。

        穷人家孩子,应该为最喜欢的事业而奋斗。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激发自己的斗志、热情和智慧。

        每个人生来都有某些方面的专长,即使看起来很笨的人,也有杰出的才能。

        爱因斯坦当不了一个好学生,却可以提出相对论;梵高的人生很失败,但在绘画方面他是个天才;柯南道尔当医生并不出名,写侦探小说却名扬天下……

        人一旦踏上了某一条道路,就很难再重新选择,因为重新选择的成本太高。

        当发现“此处爷不适”、“这行我不行”,“另谋出路”就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在某个圈子里长期干不出成绩,莫不如改行做更适合自己的事业。

        当你发现走错时,必须要勇敢地重新选择,选择最适合你的那条路。

        抛弃虚荣心,哪怕降低一个档次,只要能发挥这个特长。

        你想干什么和你能干什么是两码事,必须在能干的范围内选择你想干的事。

        不做可干可不干的事,不做可有可无的人,这就是做正确的事。

        穿上一双不适合自己的鞋子,即使看起来漂亮,走起路来也会很痛苦。

        穷人家孩子需要穿上一双合适的鞋子,让自己跑得更快、更远。

        无论是成功还是成长,从某种意义上都是寻找的过程,找到适合奔跑的那双鞋,端上合适的饭碗,你也就成功了一半。

        老渔翁随便拿一根渔竿就能钓到大鱼,因为他懂得钓鱼的技巧。

        现实中,许多穷人空有钓竿却没有钓技,难免会辛苦半天而一无所获。

        穷人家孩子的命运,取决于初入江湖时所走的第一步:路走对了,便容易取得好成绩,将来日进斗金或是成为富翁;路走错了,就可能走许多年弯路,甚至最后彻底输掉人生。

        2.喜欢才能干好

        选择怎样的工作和职业,对于未来发展相当重要。

        通常来说,兴趣是决定你事业选择的主要因素。

        被国家发改委评选为“中国改革之星”的影视大亨邓建国,最早只是在家乡林场做一个普通的电影放映员,就是因为非常喜欢电影,才会怀揣1000元,只身闯荡广州拍电影、搞影视。

        一路走来,邓建国投拍电视剧30多部,制作剧集约700集,几乎全部赚钱。

        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他无疑是成功的。

        许多人觉得邓建国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却能在影视圈里所向披靡,实在令人费解。

        面对质疑,邓建国总结了自己成功的两点经验:兴趣和口才。

        他解释说:“我做了五年的放映员,这份工作让我真正喜欢上电影。

        之后不管下海做什么,我都会不自觉地往这个方向上靠。

        另外口才是我的优势,让我认识了许多影视圈的朋友,从做音像出版开始,一步步进入影视圈。”

        邓建国的经历告诉我们:第一,穷人家孩子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所从事的行业和领域,要与你的兴趣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至少在主观上你是很喜欢或者不排斥做这一行的。

        正如邓建国所说:“如果不是对影视业情有独钟,我不会做这么长时间。

        尽管我现在转做酒业,但是不代表我会放弃做影视,影视是我的根本,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放弃。”

        第二,即使你没有学历、没有权势、也没有钱,至少也要有行走江湖的一技之长,比如邓建国那种“三句话把陌生人唠成朋友”的口才。

        2009年央视春节晚会上,凭借小品《不差钱》的服务员一角“一夜走红”的小沈阳,就是靠“二人转”这条路成名的。

        “小沈阳”原名沈鹤,是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一个家境贫困的农村孩子,15岁时他就跟哥哥一起走街串巷表演“二人转”,为乡里乡亲唱红白喜事。

        高中毕业后,小沈阳求父母出钱报名让他参加铁岭艺术团学习二人转表演,父母起初不太同意,但是小沈阳的态度很坚决,撂下狠话说:“我真的很喜欢二人转,我要唱‘二人转’让家里不再过穷日子。

        你们不让我去,我就会恨你们一辈子!”

        小沈阳对二人转的执著打动了父母,他凭借不错的艺术底子进入铁岭艺术团,经过专业老师的系统辅导、多次下乡演出和自己不断创新,小沈阳的二人转自成一体,深受东北老百姓的喜欢。

        后来,在师父赵本山的帮助下,几经坎坷,小沈阳总算“苦尽甘来”,站在万众瞩目的央视舞台上,如今他的演出身价也从最初的500元涨到了10万元。

        小沈阳出名后心态很平静,正如他常说的一句话:“干好哪一行,付出都不能少。

        只要你工夫下到了,回报该到自然到。”

        常言说得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如果小沈阳走其他的路,还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吗?

        牺牲个人的本意,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很难有什么好结果。

        现如今选错行的“跑偏的人”实在不少:该做老师的人做了买卖,该做企业家的却跑去当了老师;该做文案的跑去做推销员,该做推销的却做了编辑;能做最好的医生,却跑去当了最差的律师……这些人注定要失败的,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自己最擅长和最喜欢的行业。

        那些成功人士,不论智商高低,不管从事何种行业,都是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奥托·瓦拉赫,小时候父母为他选择了文学之路,但是文学老师评价他“行文拘泥死板”,后来父母让他改学油画,结果天赋平平、进步很慢。

        最后,奥托·瓦拉赫迷上了化学,不顾父母的反对一丝不苟地钻研其中,最终成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朱德庸上学时淘气又贪玩,因为学习成绩差,转了好几所学校。

        外界的不良评价让朱德庸觉得自己很笨,于是对学业彻底放弃,平时自娱自乐地绘画打发无聊时光。

        毕业后他靠画漫画为生,渐渐地画出了名气,成为红透宝岛台湾的漫画家,目前他的《双响炮》、《醋溜族》、《涩女郎》系列一直是国内最畅销的漫画书。

        同样很早就成为职业漫画家的蔡志忠,在一次漫画比赛获奖后这样说:“我要感谢父母没有阻止我画画,感谢他们没有强迫我去做不喜欢的事,也感谢我一直很用心地画漫画。

        我会一直画下去,直到我拿不动画笔为止。”

        3.干一行懂一行

        穷人家孩子甭管是给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都是在吃商业这碗饭。

        商业的门道纷繁复杂,是需要你一辈子学习的功课:餐馆老板是如何赚钱的?

        闹市区的便利店是怎样经营的?

        报社是通过何种途径盈利的?

        麦当劳是搞餐饮业的还是隐形的房地产商?

        比尔·盖茨只是在卖软件吗……如果你对上述问题一脸茫然,说明你距离一个标准的“商业人士”还差得很远,至少你还不熟悉各种主流行业赚钱的门道所在。

        只有熟悉某个行业到一定程度,摸清了它的规律,具备比较成熟的业务水平、客户关系和一定数量的资金,你才有可能自立门户,大干一场。

        有一条规律,对穷人家孩子的发展可谓是至理名言,那就是:一年入行,两年入门,三年有小成。

        如果你的商业资质很一般,运气也没有好到出门就捡到500万,那么在决心干点什么之前,就要务必“熟悉”你所期待进入的行业。

        只有在真正的熟悉以后,你才会明白该行业运作的具体细节,再动动脑子摸清内部的明暗规则后,你就可以行动了。

        打个比方,原来你是it软件工程师,现在要做电脑生意。

        尽管在技术方面你相当熟悉,但是跟做这方面的生意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从技术的角度看问题和从市场的角度看问题,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思路,你熟悉的只是电脑的修理和程序检测等方面,而不熟悉与之相关的电脑产品的价格、行情和性能等。

        如果说技术工种接触到的是“点”,那么做生意接触到的就是“面”了,这里面包含的学问更大。

        从做生意的角度看,你要卖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产品,而应该是“利润最大”的产品。

        卖电脑的“行家”,就是有本事把对自身有利的产品说得头头是道,让人信服,然后成功地销售出去。

        做生意,只有熟悉和了解行情,遇到问题时你才能自行解决,而不是求助于别人。

        也只有真正懂得,才能准确地预测市场未来的走势。

        用联想公司的“三不投资”原则解释就是:“投得起钱没钱赚的事儿不干;投不起钱有钱赚的事儿不干;投得起钱也有钱赚,但是没有可靠的人去做,这样的事儿也不干。”

        比尔·盖茨在总结微软的成功之道时,说了三个词:专业、内行和熟悉。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经历更能说明问题:20世纪末,当纳斯达克股市一路上扬的时候,巴菲特不为这些高科技股票所动,他坚持认为“无法判断这些高科技企业的竞争优势”。

        随后,纳斯达克股指一泻千里,巴菲特的内行观点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赏。

        拿身边的商业活动说吧,大家都知道贸然进入证券市场,风险会很高,可是有个在股票交易所门口看自行车的老太太,尽管其貌不扬,却腰缠万贯。

        原来,她也在炒股,但是她炒股的技巧很特别--她是根据交易所门前停放的自行车数量,决定入市出市的。

        老太太坚持“车少买进,车多抛出”的原则,几乎从未失手过。

        这种成功,其实也是来源于她对股市的“熟悉”--一种间接的熟悉。

        俗话说:“行行有道,隔行如隔山。”

        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律和门道,如果不熟悉该行业你就贸然闯入,无异于钻入漆黑的山洞里,不仅摸不清东西南北,还很容易栽跟头。

        一个穿戴入时的女人找到老鞋匠修鞋,老鞋匠随便看一眼鞋,说道:“小姐,你看我有活正忙着呢,如果着急,附近还有几家修鞋的。”

        女人自然不愿意等下去,匆忙走开了。

        旁人见此情景,不解地问老鞋匠:“为什么生意来了,你却给支走了呢?”

        老鞋匠笑着说:“那只鞋做工精细、皮质又好,少说也得值上千块,一旦修不好,弄坏了咱可赔不起,这有风险的活咱得谨慎地接。

        话说回来,我不敢接的活,别人也很少敢接,最后她一准儿还得回来。”

        果然,不一会儿工夫,女人又返回来,老鞋匠再次把鞋拿到手里左瞧右看,答复道:“您这鞋得认真修修,很费时间的,明天过来取吧。”

        等女人走后,老鞋匠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把鞋修好了。

        旁观者又问:“你修得这么快,为什么非让人家明天来取?”

        老鞋匠解释说:“客人看着你一会儿就把鞋修好,顶多给你三五块钱。

        等到明天,看你把那么贵的鞋修好了,至少会给你10块钱。”

        第二天,妇女取鞋时,见鞋修得很好,高兴地给了老鞋匠20块钱。

        你看看,如果换作是外行修鞋,怎么会如此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呢?

        4.给别人打工,为自己创业

        穷人家孩子初入社会,不妨考虑先进入某一行业给别人打工,在打工过程中积累将来创业的经验、人脉和资源。

        只有你熟悉了这个行业,日后才能从容不迫地与人打交道并从中赚钱。

        比如你是做杂志的,如果不了解基本的流程、印刷的成本、不同工艺和纸张的基本价格,就很可能会被某些人算计,到时候的损失可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事。

        只有熟悉行业的细节,了解基本的规则,你才好跟人谈价钱,找渠道和经销商。

        不止是杂志行业,每个行业都是如此。

        美国股票界巨头孔菲德,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纽约打工。

        最初他在一家共同基金公司做了一名推销员,之所以从事这个行业,是因为孔菲德看到了证券投资业的掘金潜力。

        在这家基金会工作,孔菲德掌握了不少专业知识和门道,知晓了很多内幕信息。

        孔菲德发现,共同基金犹如一座金字塔,最底层是推销员,上一层是推销主任,然后是地区和全国性的高级推销员,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基金经理,凡是上层的人均有从其属下的佣金中提成的权力。

        为成为金字塔顶端的人,孔菲德一直潜心学习。

        几年后,他看准一个绝好的机会:美国的侨民在当时是一个巨大且尚未开放的投资群体,这些侨民大多都很富有,正跃跃欲试地想把资金投放美国的股市中,以获取长期的收益。

        孔菲德看准形势,说干就干,拿出身上所有的钱,开办了一家贸易合作公司,通过广泛地游说,卖出了很多份共同基金,为自己赢得了巨额的利润。

        公司一炮打响后,孔菲德的声望日渐提高,冲着他投资的侨民越来越多。

        之后,孔菲德又通过内部消息得知法德里的股票很有市场潜力,便迅速提出一份专业的开发报告,寻求成为法德里在欧洲的总代理。

        鉴于孔菲德的名望与业绩,法德里方面同意与其合作。

        就这样,孔菲德从一个微不足道的最底层推销员做起,慢慢熟悉了整个金融行业,一举成为亿万富豪。

        正是由于孔菲德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并吃透了这一行业,才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起家。

        穷人家的孩子,要理解“钱是由内行人赚的”这一商业本质,不熟悉某个行业就别贸然冲上去。

        不要以为别人做生意赚钱是运气好,你自己干什么都赔钱就是倒霉,从根本上讲,赚钱的主要因素取决于你是否熟悉某个行业的所有猫腻。

        干一行吃透一行,首先从最底层开始摸爬滚打吧。

        信用通财,做人要有原则

        信用是一种无形资产,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大道通财,讲信用的人注定不会吃亏。

        1.成大事者“信”字当先

        穷人家孩子做人要坦荡,走正路。

        事业需要一步一步发展起来,不能靠不义之举一夜暴富,然后“半路翻船”,锒铛入狱。

        当年,成龙只是邵氏片场里不起眼的一个“跑龙套的”,专门负责扮演死尸或者替人挨打,一日三餐只是剧组的盒饭。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龙没有怨天尤人,专心干着自己的替身工作,加上他腿脚勤快、嘴巴很甜,几年后得到了一位业内高人的提携,开始担纲功夫片的男主角。

        到后来,也是混得小有名气,每个月能拿3000块左右的薪水。

        有一天,著名编剧何先生找成龙担纲一部新戏的男主角,成龙因为合同在身婉言谢绝。

        何先生不死心地对成龙说:“除了你应得的报酬,我们会替你支付10万的违约金。”

        之后何先生塞给成龙一张支票,匆匆离去。

        成龙仔细一看,票面上的金额竟然是100万!真是让人心动的一笔钱,按成龙当时的薪水,不吃不喝少说也要赚上50年,他从小辛苦学艺,不就是渴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过上有钱人的生活吗?

        不过思来想去,第二天,成龙还是把支票退还给何先生,坦诚地说:“我昨天想了一个晚上,虽然我很想要这笔钱,但是我不能拿!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我不能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既然我答应人家,签了合同,就要履行这个承诺。”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公司得知成龙如此讲诚信非常感动,不仅买下何先生的新剧本,还交给成龙自导自演。

        结果,成龙凭借这部《笑拳怪招》一炮走红,成为新一代的动作明星。

        那一年他才25岁。

        成龙对这件事一直深有感慨:“至今,我仍然庆幸当初没有拿那笔钱。

        我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人生改写命运的机会有很多,有些你认为可以飞黄腾达的机会,实际上很可能是一个陷阱!如果当初背信弃义拿了那100万,一走了之,肯定成不了现在这个样子。”

        讲信用是穷人家孩子绝对不能反悔或者背弃的做人信念,否则很可能就会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甚至毁掉自己的人生。

        在任何诱惑面前,都要冷静下来想清楚:什么钱能拿,什么钱不能拿;什么事能做,什么事千万不能做。

        讲诚信是企业的客户量和市场占有率,重承诺是个人事业的根本,是成就机遇的前提。

        常言道:大道通财。

        为人处世讲信用,是一个人的立身立业之本,也是做人的底线要求。

        “诚”即是在关键问题上要诚实,商业交往中童叟无欺;“信”即是信守承诺,言既出,行必果,不管其间出现何种变数。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意思是说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不知道他还能做成什么事。

        穷人家孩子如果经常言而无信,在社会上将会孤立无援,寸步难行,就好像没有轮子的车身,无法在事业上挪动半步。

        信用就像联通人心的细细的红线,一旦你剪断一次,便很难再接上。

        别人只有相信你,才会以真心实意的感情对待你,给你资金、资源和人脉;当觉得你极不可靠时,就会把本该属于你的好机会送给别人。

        在大家对身边的“坑蒙拐骗”习以为常的今天,有的人扭曲了“无商不奸”的本意,甚至对于“以骗为业”的同行佩服得五体投地。

        于是生意场上坑蒙拐骗、赖账害人、欺生宰熟、制假贩假的卑劣行径越来越多,这种自以为聪明的占便宜思想,实际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种人可能会侥幸在短时间内聚集一些财富,但这种“骗来的钱”注定会给他今后的发展装上一枚“定时炸弹”,到头来是害人害己。

        记得蒙牛乳业老总牛根生说过一句话:“在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这里所指的“德”就是做人做事讲信用的老传统。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信用已成为穷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讲信用应该是每个穷人家孩子都应当具备的生存理念。

        燕昭王千金买马骨,季布一诺千金,宋濂雪夜赴约等故事,无不向世人昭示这样一个简单的真理,那就是:讲信用者才有好机遇,讲信用者才能成大事。

        2.讲信用的人从不吃亏

        穷人家孩子要将讲信用变成自己的好习惯,坚持做到“无论做了什么承诺,一定要兑现它”,任何时候都不轻易毁掉信誉。

        即使是看来“无足轻重”的小事,也不要轻易夸下海口而没有下文,或许对方会很看重这件事,觉得你“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以后即使有好事也不会轻易找到你。

        信用是一种无形资本,需要你细心地维护、慢慢积累以及保持“零失信”的清白纪录。

        在一定情况下,讲信用或许会“吃亏”,但是这种“吃亏”只是暂时的,从长远利益出发,信用带给你的好处是不可限量的。

        比如,做生意时为保证信誉,不惜一切代价履行合同。

        1968年,日本麦当劳社社长藤田田,接受美国油料公司订制300万份餐具的合同,交货截止期限为同年的8月1日,交货地点在美国芝加哥。

        藤田田组织几家工厂负责生产这批餐具,由于意外情况的延误,订单直到7月27日才交货完工,于是情况变得很紧急:从东京海运到美国芝加哥路途遥远,8月1日肯定是无法交货,而采取空运则会损失一大笔钱,几乎没利润可赚。

        一边是损失的利润,一边是隐形的信用,藤田田很快就做出了选择:租用航空公司的波音货运机,花费30万美元的空运费将货物及时运抵芝加哥交货。

        这次交易,藤田田的损失很大,但却赢得美国油料公司的信任,在以后的几年内,美国油料公司不断向日本麦当劳社订制大量餐具,藤田田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是他讲信用带来的财富。

        讲信用是一个想做大事的人不可缺少的品质,事实证明,讲诚信的人终究不会吃亏。

        美国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对一个青年人忠告说:“你要切记,信用能够使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聚集起朋友们用不着的大量金钱。

        借的钱到了该还的时候,一个小时也不要耽误,否则一次失信,朋友的钱袋会永远向你关闭。”

        浙江一家私营企业老板,在创业前家徒四壁,当他决定办厂时,亲戚、邻里和朋友都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他,帮他凑齐几万元的启动资金。

        这些人凭什么敢把钱借给这个穷小子?

        难道借钱给他的人都傻了吗?

        其实,原因就在于这个人平时非常讲信用,多年以前他和哥们下棋打赌,谁输了就将大石头挪到十公里之外,结果他输了,愿赌服输,断断续续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真的将一块巨大的石头挪到了十公里以外的地方。

        当时,所有的人都笑他,说不过是打赌、开玩笑罢了,干嘛这么认真。

        这个人却一脸严肃地说:“既然打了赌,就得算数。”

        此后,村里人都十分尊敬他,称赞他是一个“信”字当头的人,即使是把钱借给他,也会非常放心。

        正是凭着这份信用,他赢得村里人的信任,即使在创业遇到困难时,别人也是无条件地帮助他。

        最终,他成了一个资产过千万的老板。

        是诚信让他这个穷小子脱胎换骨。

        懂得理财,避免“钱灾银祸”

        选择正确的理财方式,你就会在“钱灾银祸”出现时,得以从容应对。

        1.穷人要未雨绸缪

        某著名保险公司的广告词中有这样一句话:“未雨绸缪,才能幸福一生。”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有远见并且懂得用心理财的穷人家孩子,总能获得不错的回报。

        安于现状、漠视财富的人,必然会遭遇现实的诸多麻烦。

        在同样合法的前提下,为什么有的人越来越富,有的人却衣食难保?

        这就是理财能力高低的问题了。

        有些穷人家孩子的赚钱能力并不低,但是努力工作得到不菲收入后,却很快把钱全花了出去,美其名曰“能挣会花”。

        这群人虽然收入不低,却没有多少节余,都市中诸多的“月光族”就是这样败活的,以致当生活发生危机时,他们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对。

        许多人,就是不懂得科学理财,将自己置于高财务风险的窘境,因而无法致富。

        “钱到用时方恨少”,平常不理财,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

        理财这件事儿就应该居安思危,越早实施越好。

        这样,当危机突然或者缓慢地降临时,你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或者束手无策。

        人生的冬天,并不是像节气中的冬天一样,我们可以预知,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它一般会不期而至,打乱原有的安宁生活。

        如果穷人家孩子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和谋划,那么危机一旦突然出现,就会措手不及,遭遇大麻烦。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不但要了解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还要了解自己应对风险的态度。

        年轻人往往没有太多的钱脱险,中年人往往缺乏承担巨大风险的心里。

        不管怎样,只要及时根据自己的财务情况、年龄和家庭条件,选择正确的理财方式,你就会在“钱灾银祸”出现时,得以从容应对。

        2.过日子要精打细算

        老话讲得好: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偶有存款、时有欠债,这是穷人家孩子的“常态”生活。

        若想避免这种窘迫的生活,你就要积极想点办法了。

        有钱人有有钱人的投资方式,没钱人也有没钱人的赚钱门道,理财切忌糊里糊涂、人云亦云地瞎砸钱,否则到头来血本无归,连哭都来不及了。

        不管风险高低,坚持“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以管钱为中心,以攒钱为起点,以生钱为重点,以护钱为顶点。

        钱生钱,利滚利,自然是越早越好。

        打个比方,假设手头有闲散资金5万元,应该怎么投资呢?

        如果光存入银行,利率很低,收益不大;如果投入股市,进进出出一年,很可能白忙乎一场,还可能把老本也赔进去;如果投资房产和实业,显然是杯水车薪,连门都没有。

        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买国债、买保险或者投资开放式基金,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收益相对较稳定、风险相对较低。

        每年坚持让自己的钱动起来,不管资金多少,你总能获得一定的收益。

        投资获利,心态是关键,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赚钱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渴望投资马上有回报是不现实的,想一夜之间就赚个盆满钵满,这种心态会必然会使你急功近利,把投资变成了投机,自然难以利好。

        财富要积少成多,穷人家孩子要做的就是在投资中积累经验,让眼光变得准确,这样才能为事业赚得本钱。

        彼得·林奇每一次进行投资时,都会把计划做得非常详细,具体到每一天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然后便开始严格执行,理性投资,这样干,成功自然是囊中之物。

        小生意也好,大买卖也罢,管好自己的钱包最重要,那可是决定你成败的关键。

        赚钱不能只靠薪水,钱生钱非常重要。

        穷人家孩子靠长期投资带来的复利效应,绝对可以过上非常富足的生活。

        假设你今年28岁左右,目前家庭总存款有15万元,那么建议你拿3万元投资保险,3万元投资股票,剩余的钱作为存款,坚持这样的比例分配资金,做长线投资,你一定会获得收益的。

        花钱需要坚持,省钱更需要坚持,选择好的购物时机很重要。

        很多商品都有季节性的价格调整,比如羽绒服、空调、家电等等,如果你不是特别急用,就可以在淡季时购买。

        省钱是门大学问,勤动脑筋就可以少花冤枉钱。

        小钱慢慢积累起来,就能成为你以后的资本。

        钱要花在刀刃上,尽可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发财就不能太懒,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进行理财。

        看看美国的富人是怎样理财的吧,他们的做法大致可分为五点,很值得中国的穷人家孩子借鉴:第一,不以乱花钱来确立有钱人的形象。

        多数亿万富翁都是买现成的西装,开普通的福特车,在平价商场购物;第二,喜欢购买物美价廉的二手物品,只要是物超所值的东西,不在乎新旧;第三,基本上不负债,从不透支银行信用;第四,选择两三种与退休有关的理财计划,未雨绸缪,为晚年生活做准备;第五,立好遗嘱,立遗嘱花不了多少钱,却为家人省下不少麻烦。

        长期的理财和恰当的投资,为穷人家孩子构建了一条“诺亚方舟”。

        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投机取巧,更不是全凭运气,而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就可以掌握的一门学问。

        少喝一杯酒,少抽一根烟,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多想想明天--理财就是从这些点滴小事慢慢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