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魏宫廷在线阅读 - 第357章:功在千秋(大结局)

第357章:功在千秋(大结局)

        『PS:感谢一路陪伴至今的诸位书友~过几天,我会在后记写一些有关于新书的想法,请诸书友参与,新书的题材,将取之诸书友的建议。话说回来,写完主角的最后一幕,真的好感慨啊,心里难受。』

        ————以下正文————

        魏昭武十六年,魏国终于兵吞诸国、统一中原。

        但考虑到韩、齐、楚、秦等地仍有不满于魏国统治之人,且与魏人仍然矛盾重重,于是在十七年春,魏王赵润改年号为「建和」,致力于沟通魏人、韩人、齐人、楚人、秦人彼此间的矛盾。

        是故,昭武十七年,即为建和元年。

        同年,魏将司马安病故,魏王赵润追谥司马安为烈侯。

        此后,河西守由司马安的副将白方鸣担任。

        建和元年初始,在内朝大臣介子鸱的建议下,魏王赵润于泰山封禅祭天,宣告天下结束了王国时代,而进入了大一统的帝国时代。

        魏王赵润,亦尊为魏国「武皇帝」。

        此时内阁老臣李粱、徐贯年事已高,但仍执意随同魏王赵润前往泰山祭天,于祭天之后含笑而逝,魏皇帝赵润倍感哀痛。

        同年六年,魏皇帝赵润召介子鸱、卫鞅、张启功、张开地、管重、鲍叔等一干文臣于甘露殿商议治国大略,希望魏国从「平天下」变为「治天下」的模式。

        此时魏国的最大隐患,除了治下魏人、秦人、楚人、韩人、齐人彼此之间的矛盾外,主要还是诸国旧贵族这一大不安因素。

        诸国旧贵族这股势力,包括旧秦国的嬴氏、赵氏,齐国田氏、楚国熊氏等等贵族,他们在顺从魏国之后,其氏家势力并未得到多少削弱,在魏皇帝赵润的默许下,依旧代替朝廷治理着当地。

        因此,似介子鸱、卫鞅、张启功、管重、鲍叔等人皆认为,此举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介子鸱等人提议废除分封制、削弱邑君,加强郡县职能。

        但这个建议,却遭到了宗府宗正赵胜的反对。

        繇诸君赵胜认为,若加强郡县职能,废除分封制、削弱邑君,这将彻底化解赵氏王族与嬴氏、熊氏、田氏等旧有的大贵族,而使代表朝廷的新士族阶级取而代之。

        赵胜的反对,相继得到了燕王赵疆、桓王赵宣、安平侯赵郯、河东守魏忌、蓝田君嬴谪、溧阳君熊盛等许多魏国大贵族的反对。

        旧贵族势力与士族官僚阶级,于此时爆发了最为严峻的争执与矛盾。

        九月,魏皇帝赵润力排众议,废除分封制、加强郡县职能,但此前得到封邑的邑君,则不在其列,作为对诸贵族的安抚,除非直系血亲断绝,否则绝不收回封邑。

        至此,魏国旧贵族势力与魏国士族的矛盾暂时和解,但从本质上来说,前者注定将被后者所超越,甚至于取而代之。

        为了更好地加强郡县职能,朝廷将天下划分为四十六个郡,设左右丞相,左丞相为介子鸱,领内朝,右丞相为翟璜,代皇帝领天策府,彼此互不干涉。

        可即便如此,依旧无法阻止朝廷势大、而天策府势弱的局面。

        原因很简单,一来朝廷有主要负责战争后勤运输的兵部可以钳制天策府,而来天下已平,天策府基本上已无用武之地,除非远征塞外草原,再次扩大国土。

        为了钳制朝廷尤其是内朝,以赵胜、魏罃、田讳、熊盛等魏臣,恳请提高御史监的权利,御史监因此获利,御史大夫至此成为朝中除了左右丞相以外,第三方权力势力,使文臣与武将、贵族与士族的关系得到相互掣肘。

        除了朝中势力的彼此争斗,魏国亦在该年推出政令,推崇魏皇帝赵润当初拟定的「肃氏度量衡」,使其成为全国唯一的度量标准。

        并且,左丞相介子鸱提议废除诸国的文字,使天下人皆说写魏国文字。

        这个提议,几乎遭到了旧诸国遗老大部分人的反对,却得到了魏人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以繇诸君赵胜为首的魏国赵氏王族,因此与熊氏、嬴氏、田氏、韩氏等原本共同对抗「废除分封制」一事的同盟几乎瓦解。

        然而,就在臣子们彼此争地面红耳赤时,魏皇帝赵润却独断独行地做出了决定,他连魏国旧有的文字也舍弃了,命翰林署以旧日魏字为骨干,吸纳旧诸国文字,重新编一套文字,并将以相对简化,使之成为国家日后沿用的通用文字。

        这道政令一出,无论是魏人,还是秦人、楚人、齐人、韩人等等,皆为之愕然。

        不过因为这事相对公平,所有人都没话说。

        相比之下,还是魏人最为不满,不过碍于魏皇帝赵润的威势实在太大,这事只能不了了之。

        总而言之,在建和元年,魏国朝廷确定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衡量」等遗惠后世的政令,并且在魏皇帝赵润无上的威势下,这些改革顺利实施。

        建和二年春,安平侯赵郯因醉酒骑马,不慎摔落马下而亡。

        魏皇帝赵润甚为悲痛,以朝廷出面安慰其家眷,并任命田耽领镇反军,田武为副将。

        数年后,田武先因酗酒导致旧伤迸发而亡,又提其子田恬为副将。

        又过几年,田耽已年老而辞将,推荐田恬执掌镇反军,魏皇帝赵润允之。

        建和二年夏,东胡联合娄烦,复攻魏国蓟郡,魏将韶虎、秦开出兵抵御。

        在这场仗中,年老的上将韶虎亡于途中,秦开向天策府求援,天策府便派燕王赵疆前往支援。

        建和三年秋,林胡与匈奴亦出阴山,试图夺回河套,朔方守赵岳向原中要塞守将廉驳求援,廉驳又求救兵。

        建和四年春,魏皇帝命廉驳为帅,携太原守乐成、雁门守韩驰(韩武之子)、上党守姜鄙攻打林胡、匈奴。

        不曾想就在这时,上党守姜鄙亡故,天策府遂命桓王赵宣领靳黈、韩徐等将代上党军出征北方。

        建和五年春,陇西郡遭到西羌进攻,河东守魏忌奏请支援陇西,魏皇帝允之。

        数日后,天策府命河东守魏忌,携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出征西羌。

        这场仗,持续了整整一年,最终,临洮君魏忌击败西羌,守住了陇西郡,但也因为身体状况,只得留在陇西郡养病。

        然而没过多久,魏忌便病逝在陇西临洮,据说是含笑而逝。

        此后,考虑到西羌的威胁,天策府便命王戬为陇西守,使其攻伐西羌,使西羌再不敢进犯魏国。

        同年,河间守燕绉病故。

        转眼到建和十年,在魏皇帝不偏不倚的治理下,魏人与秦人、楚人、齐人、韩人之间的矛盾得到大幅度缓解,彼此逐渐融洽。

        魏皇帝与朝廷皆认为此事值得庆贺,于是在建和十一年的春季,改年号为「延和」,取延续平和之意。

        建和十一年,即「延和初年」。

        不得不说,建和年间,是魏国在统一中原后最关键的十年,在魏皇帝赵润的治理下,魏国磕磕碰碰持续发展,尽可能地避免了国内各地国人的内斗,避免了贵族与士族的内斗。

        但在这十年内,魏国亦失去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

        比如礼部尚书郑图、兵部尚书陶嵇、刑部尚书唐铮、大梁府府正褚书礼、大理寺卿正杨愈、工部尚书孟隗等等,非但朝廷的六部尚书,几乎来了一次换血,甚至于,魏国各郡各县的郡守、县令等等,亦有许多人过世。

        延和初年,宗府宗正繇诸君赵胜过世,魏皇帝任命他的兄弟赵信为宗正。

        同年,溧阳君熊盛故去。

        延和二年,燕王赵疆击破东胡,然不幸在回程途中故去,消息传到雒阳,魏皇帝倍感哀伤。

        同年,陇西守王戬大举进攻西羌,重创西羌,令西羌向西后撤数百里。

        同年,纶氏部落族长禄巴隆因沉迷酒色而亡。

        延和三年……

        延和四年……

        一直到延和十年,在整整花了二十年的治理后,魏国愈见稳定,且国力蒸蒸日上。

        此时,魏皇帝赵润已年至七旬,宗卫将当中,似沈彧、卫骄、吕牧等人皆相继过世,哪怕是最年轻的宗卫将穆青,此时亦年过七旬,老态龙钟。

        一日,魏皇帝赵润将穆青召到宫中,笑说道:“朕十四岁时,便与诸卿相约,日后偎红倚翠犬马声色,做那盛世闲王,今日我大魏国力鼎盛,纵使朕不在,太子亦能承担起国家,不知卿可还有力气随朕策马疆域,见识见识我大魏的鼎盛?”

        穆青闻言大喜,笑道:“臣等这一日,已经等了足足五十余年!”

        回到府邸后,穆青兴致勃勃地叫来儿孙,转述了魏皇帝赵润的意思,叫儿孙准备出行的一切所需。

        不曾想,过于情绪激动,穆青当晚便过世了。

        次日,其子穆愈来到王宫报之噩耗,魏皇帝赵润呆楞许久,喟然长叹。

        一个月后,魏皇帝赵润将左丞相介子鸱请到宫内,与他商议传位之事。

        由于太子赵卫至今为止当了四十年的太子,且已有了超过十年的监国经验,纵使赵润将皇位传给赵卫,亦不至于对魏国造成什么影响。

        相比之下,问题在于太子赵卫的态度。

        据尚宫局记载,某日魏皇帝将太子召到宫内,言及传位之事,然而太子却兴趣缺缺。

        问及缘由,太子回答道:“父皇丰功伟绩千古无人、后无来者,儿臣继位自忖不能效仿父皇,何来兴致?”

        魏皇帝闻言怒叱太子道:“尔为人王,乃为社稷万民,岂是满足私欲耶?!”

        虽然怒叱了太子,但魏皇帝赵润还是确定了传位之事,毕竟此时他的身体亦每况愈下,支撑不了许久了。

        朝廷对外公布,言册立新皇之事。

        此时,皇后芈姜、秦妃嬴璎以及苏苒、乌娜、赵莺、赵雀、羊舌杏等诸女皆已过世,这让逐步卸下了国事的赵润,感到莫名的孤独。

        延和十一年春,魏皇帝赵润病重,自忖时日无多的他,拒绝了儿子们的陪伴,带着大太监高和来到了昭武殿。

        昭武殿,原名「文德殿」,为该其父「文德皇帝赵偲」谥号而改,在这座宫殿内,陈列着赵润许许多多珍贵的收藏,这些收藏,承载着他毕生的记忆。

        走入昭武殿,迎面两侧摆放着一面面旗帜,那皆是天下名将的旗帜,有暘城君熊拓、平舆君熊琥,以及田耽、项末、乐弈、项娈、公孙起、王戬、秦开、李睦等许许多多的名将将旗。

        而在殿阁两旁的墙壁上,则绘有赵润这一生所经历所有的阵仗。

        比如进门左手边的笔画,即是「武皇帝破暘城君熊拓图」,指的即是赵润的初战。

        负背双手看着这幅画,赵润倍为感慨。

        除了「武皇帝破暘城君熊拓图」,还有「四国伐楚」、「魏秦函谷战役」、「魏韩北疆战役」、「冬日千里奔袭图」、「魏秦三川战役」、「第一次中原诸国战役」、「诸国伐魏」、「第二次中原诸国战役」等等等等,不夸张地说,整座昭武殿内的墙壁,皆绘有赵润这一生所经历的战阵。

        “暘城君熊拓……”

        指着壁画上的人物,赵润好似在为大太监高和介绍,好似在喃喃自语,一边慢慢移步,一边徐徐说道:“平舆君熊琥,韩王然、韩釐侯韩武、齐左相赵昭、寿陵君景舍、楚上将项末、楚上将项娈、邸阳君熊商、雁门守李睦,还有乐弈、田耽、秦开、韩上谷守马奢、许历、司马尚、司马弢、廉驳、乐成、韩徐、韩荡阴侯韩阳、靳黈、暴鸢、马奢之子马括、田骜、田武、田讳、熊盛、固陵君熊吾、楚水君、季武、桓虎、陈狩……”

        在旁听着赵润的念叨,纵使大太监高和对这些人、对这些事皆耳熟能详,亦不由地心中澎湃。

        只因为眼前这位陛下,这一生击败了太多太多的对手,就像太子赵卫所说的那样,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移步来到大殿深处,赵润坐在殿内唯一的一张座椅上,目视着殿内的壁画与将旗。

        “唉。”

        他长叹一声,喃喃说道:“都走了啊……曾经熟悉的面孔,有些,是朕亲手将其送入坟墓,有些,则是因年老而亡,就只剩下朕了……”

        说到这里,他忽然呵呵轻笑起来。

        见此,大太监高和疑惑地问道:“陛下为何发笑?”

        赵润摇了摇头,没有解释的意思。

        事实上,他之所以感到好笑,那是因为他这个最初本不欲继承王位的人,最终居然还是当了君主,并且迄今为止在位已有四十余年。

        四十余年的光阴啊……

        当初他想成为盛世闲王,志在偎红倚翠犬马声色,奈何国家弱小,而现如今,魏国无比强盛,然而,他却没有了那份精力。

        更重要的是,身边的老人一个个陆续过世了。

        长吐一口气,赵润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

        不知过了多久,他忽然听到有人在旁呼唤他。

        他睁开眼睛,愕然看到皇后芈姜与秦妃嬴璎不知何时来到了他的身旁,且芈姜的右手,轻轻搭在他手背上。

        “你们……”

        赵润脸上露出几许愕然,因为他看到眼前的芈姜与嬴璎,就如他初见时那般年轻。

        『原来如此……』

        在片刻的惊愕过后,赵润脸上露出释然的神色,任由芈姜与嬴璎二女拉着他的双手,徐徐走向殿外。

        在即将迈步走出昭武殿的时候,赵润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看到了殿内的壁画与诸将军的将旗。

        『这一生,虽终究还是没能实现那‘闲王’的志向,但是,我将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大魏,使中原再无纷争,使万民皆能安居乐业……想来,这也不算是失败的人生吧?呵!』

        在深深看了一眼殿内后,赵润拉着芈姜与嬴璎二女,迈步走出了殿外。

        殿下的阳光太过于刺眼,使得赵润下意识地闭上了双目,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他看到殿外停着好些辆马车,在这些马车的前头,乌娜、羊舌杏、赵莺、赵雀几女,以及沈彧、卫骄、吕牧、高括、种招、何苗、朱桂、褚亨、周朴、穆青这十名宗卫,皆身穿猎服,牵着坐骑侯在殿外。

        “喂,太磨蹭了吧?”雍容华贵的赵莺没好气地说道。

        “姐!”赵雀连忙制止了姐姐。

        “还不让说了?”赵莺瞪了一眼妹妹,没好气地说道:“不是他说要出宫狩猎的么?”

        就在赵莺抱怨的同时,沈彧、卫骄二人已走到了赵润面前,抱拳说道:“陛下,我等已准备就绪了。”

        看着依旧年轻的诸女,再看看同样年轻的沈彧、卫骄等人,赵润脸上露出几许笑容,哈哈大笑道:“走!出宫狩猎,这一次,再没有人能够阻止我等了……”

        话音刚落,就听穆青惊叫道:“陛下,不好,杜尚书带着诸公卿杀过来了……”

        “什么?”

        赵润闻言面色大变,连忙说道:“快、快走!”

        诸女登上马车,赵润与诸宗卫翻身上马,一行人朝着宫门方向而去。

        期间,赵润回头看向身后,看到身背后有一大群人在追赶他们,为首一人,正是礼部尚书杜宥。

        值得一提的事,在这些人群中,赵润依稀看到他父王赵偲、六叔赵俼几人的面孔,这些人气急败坏地追赶着他们。

        “哈哈哈,哈哈哈哈……”

        见身背后的人追不上他们,赵润哈哈大笑,手指着宫门方向,大声喝道:“朕等这一日,已经等了足足四十余年了!岂容再有人坏朕好事?走,径直冲出城去!”

        “是!”

        诸宗卫们齐声应道。

        ……

        ……

        在昭武殿内,大太监高和看到魏皇帝赵润轻垂其首,冒着大不韪,双手颤抖地探了探这位陛下的鼻息。

        旋即,他双目含泪,泣不成声。

        许久,高和用袖子抹了抹眼泪,快步走出殿外,略显哽咽地对殿外卫士下令说道:“立刻封锁宫门,再请太子与左丞相介子鸱、右丞相翟璜、宗正赵信、御史大夫邱毓几位速速来昭武殿。……速去,不得有误!”

        “是!”

        卫士应声而去。

        延和十一年春四月,魏皇帝赵润驾崩,享年七十岁。

        事后,太子赵卫继位,该国号为「永安」,并尊谥其父为「武成皇帝」。

        魏武成帝,十四岁掌兵出征,二十五岁登基,七十岁驾崩,在位总共四十五年,执兵长达五十六年,前前后后经历数十场战役,竟无一败。

        魏武成帝在位期间,前后沿用了「兴安」、「昭武」、「建和」、「延和」四个年号。

        在此期间,魏国国力鼎盛,空前强大,用三十六年时间攻亡中原诸国,又用二十年稳固国家,终使魏国昌盛不衰。

        后人评魏武成帝曰,文能治国、武能平天下,创中原一统之先河,纵观历代,能比肩这位帝王者,亦寥寥之数。

        值得一提的事,这位魏武成帝的墓志铭很有意思,上面只刻着一句话:朕生平之志,为国家所误,终此生未能如愿,惜哉!

        难道这位功在千秋的魏武成帝,统一了整个中原的皇帝,难道亦有未能实现的心愿么?

        后人对此诚为不解。

        但无论如何,魏武成帝赵润,依旧是中原历代鲜有的明君雄主,他为魏国乃至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此后数百年,异族仍无力侵犯中原,使中原万民能安居乐业,甚少出现兵祸战乱。

        天下各郡各县子民感怀其德,陆陆续续建造了许多祭庙,供奉魏武成帝赵润。

        甚至于,将其神话。